王曉磊
【關鍵詞】 小學語文;主體地位;良好氛圍;興趣;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80—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師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喚醒主體意識,落實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把“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貫穿到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形成三點思考:
一、營造良好氛圍,平等對話交流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如,教學《動物兒歌》時,教師播放了一段有趣的螞蟻搬家動畫視頻,學生特別喜歡,被里面可愛的小螞蟻逗得哈哈大笑,此時相機開展教學,學生們便在自由寬松的氛圍里開始了學習之旅。其次,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不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自我體驗的平等對話過程中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培育探知興趣,增強學習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求未知、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喚醒主體意識、落實主體地位的關鍵所在。
1. 創設情境激發動力。每節課,筆者都會讓學生們聽寫生字,但學生沒有主動檢查錯誤、改正錯誤的習慣,即使留時間檢查,學生也是敷衍了事。于是創設了情境:在班級開個“門診”,每個學生都是醫生,給生病的字寶寶治病。這下學生們興奮了!很快就把錯字改好了,隨后還當醫生爭著給其他學生檢查錯字,為此,還評選了“優秀醫生”,頒發了證書!使枯燥的字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也樂此不疲!
2. 設計游戲激發活力。喜歡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如果讓學習的有關內容生活化、游戲化,無疑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一個接一個》時,在復習鞏固生字環節,筆者設計了跳房子、踩影子游戲,跳房子時,把生字放進畫好的格子里,學生們開始讀詞跳房子:一個詞單腳跳,兩個詞雙腳跳;踩影子時,讀詞的同時踩右腳。游戲中學生們跳得踩得開心、讀得記得認真,不僅加深了字詞印象,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 鼓勵表演挖掘潛力。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表演家,課堂上給他們表演的機會,他們會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教學《荷葉圓圓》時,筆者組織學生們分別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表演中學生們根據課文內容無師自通地加上了自己的動作,還真是有模有樣、有板有眼!這種以演促讀、以動激趣的教學策略,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三、倡導自主合作,成為學習主人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使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性學習,由學會知識向學會學習轉變。
1. 設計有效的前置性作業單。課前,教師利用前置性作業學習單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教學《動物兒歌》時,設計以下前置性作業:
猜猜下面是什么字?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你還知道這樣有趣的漢字嗎?
這項前置性作業根據象形字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圖畫中猜字,引發學生對漢字的喜愛,具有趣味性。“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你還知道這樣有趣的漢字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漢字的起源,這就為課堂上學生們精彩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2. 教會學生質疑方法。高質量的質疑問難可以推動整個課堂教學進程,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教學《我是什么》時:小水滴聚在一起打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飄下來 ,人們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雪花落下來,人們叫我“雪”。教師有意識改動了課文句子(加著重號的詞語),引導學生發現錯誤之處并產生疑問,然后思考:為什么小水滴是落下來,小硬球是打下來,小雪花是飄下來?最后讓學生思考他們寫句子時是否運用恰當。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善于思考,這遠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
3. 訓練合作學習能力。教學中,通過建立4人學習小組,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以此達到讓優等生更優秀、中等生向優等生靠攏、學困生保持學習興趣不斷進步的目的。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既能幫助學困生進步,又能提高優等生的水平,還能培養學生自學自立能力和合作協作精神,使學生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總之,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是一個學本課堂、智慧課堂,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把“以生為本” 理念深深植根于教學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為此不斷探索實踐!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