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必須掌握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夠滿足現代化教學的發展需要。而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目前尚未具備這種能力,致使其整體信息化水平偏低。并且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影響因素所制約,致使整體教學不夠理想,因此提升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于解決當前的信息化能力不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一、 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一)
政府因素
目前,影響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其一,國家政策: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以及2005年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通過以上兩項政策的出臺,為當前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其二,經費劃撥:足夠的經費劃撥為教師信息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證。充足的資金能夠完善學習基礎設施建設,增添教學硬件設施建設。目前,絕大部分學校缺乏實際的購買能力,不能夠及時更新設備,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信息化教學應用軟件,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 學校因素
學校要想實現信息化教學目標,則需要根據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加強硬件環境與軟件環境建設。其中硬件環境:計算機實驗室、投影幕布、多媒體教室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學校必須為教師提供多媒體教室。但是部分學校沒有為教師信息化教學提供重要的教學設施。要想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學校就必須為教學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為教師信息化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軟件資源。此外,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學校領導對于教師的支持,有助于促進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因此,學校領導要大力倡導信息化教學,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教學軟件,為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重要的資源。
(三) 教師因素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調查數據顯示,年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明顯高于年齡較長的教師,由于年輕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較強,能夠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使其為實際教學服務。此外,年齡較長的教師已經習慣了黑板教學,對信息技術教學產生了厭倦心理,致使此部分教師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教學。而教師當前的態度,嚴重阻礙了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四) 學科因素
對于不同的學科而言,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同樣存在差異。例如,語文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通常會插入視頻、圖片、聲頻以及動畫等。而信息技術在數學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數學公式、數學圖形、幾何畫圖等應用。并且文科與理科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樣會存在差異。但是部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并沒有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應用模式,致使各個學科的教學結果不夠理想,難以實現信息化教學的目標。
二、
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優化策略
(一) 多元化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
在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過程當中,學校要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主要針對部分落后地區教師的能力以及部分缺乏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進行培訓。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普遍偏低,尤其集中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或者年齡大的教師。并且此部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不能夠滿足當前教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斷強化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信息化教學遷移能力、信息化教學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才能夠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實際的培訓過程當中,學校可將教師集中到一起,然后選擇固定的培訓地點、培訓時間,由學校聘請資質較高的精英為教師開展培訓教育,加強對教師進行系統化培訓。但是,在實際的培訓過程當中,教師并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培訓學習。基于此情況下,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當前教師的信息能力進行調查,根據實際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開展相應的培訓教育活動。例如,開展專題講座、專題培訓等,只有制定較為科學的培訓計劃,才能夠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二) 加強網絡資源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基于當前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而言,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普遍偏低,并且當前教學資源相對較為匱乏,尤其優質的教育資源貧乏,而這些資源的短缺嚴重阻礙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實現信息化教學目標,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則需要加強對優質課程資源的開發。例如,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想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就需要做好相關教學準備工作。本文以語文教學為例分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設計,在學習《觀滄海》時,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步驟:其一,教師根據《觀滄海》分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這首古詩蘊含的意義、表達何種情感等。其二,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尋找資源線索。其三,根據尋找到的資源線索,通過多種方式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其四,將《觀滄海》相關內容與課程資源作全面結合。其五,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開展課程資源開發,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才能夠促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三) 教育教學活動與教師素質相結合
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信息技術足夠的重視,重視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并且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用。教師在培養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時,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使其為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而服務。例如,教師在閑暇之際,應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相關知識的收集,并多進行教學案例分析,尤其要在網絡上搜索國內知名教師的教學錄像,然后根據實際的觀看結果,將此部分教師的教學精華與自身的教學活動相結合。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前這些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再創造,以此來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通過參加相關教學活動,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督促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加以改善,進而提升教師的自身素養。
(四) 完善培訓考核體系
當前,中小學校并未給予教師培訓考核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校忽視了該環節工作。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學校方面未能重視培訓過程請假、曠課等問題,致使部分教師經常缺席培訓。同時,相對于培訓結果而言,對該結果評價方式相對較為單一化,并且學校也沒有針對實際的培訓結果制定獎罰。因此,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較為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不但能夠激發教師信息化培訓的熱情,而且還能夠幫助教師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基于此情況下,中小學校只有不斷完善評價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通過開展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考核,有助于促進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進而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地向前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致使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才能夠符合教育發展提出的要求。然而,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過程當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影響因素所制約,導致其能力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針對其影響因素,學校要采取有效策略合理應對當前這些問題。尤其部分偏遠山區或者年紀較大的教師,其信息化程度較低,從思想上難以接受信息化教學。基于當前這種形式,學校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同時還需要加強網絡資源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進而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促進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信息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瓷.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路徑與實施策略——基于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No.42312):70-73.
[2]范麗麗,王云,王永軍,郭黎,李愈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山西省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骨干教師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No.36324):63-66.
[3]林煒煌.縣域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德化縣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8,v.14(No.8104):6-7+9.
[4]雷黎穎.基于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以甘肅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6(No.412,No.414Z2):54-55.
[5]田生科.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v.17(No.16711):19-20.
作者簡介:
賀建軍,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