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梅 杜平
摘要:在追求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開展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工作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職業素養教育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強調重視實踐操作,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降低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質量。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從健全培訓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嚴格監督機制三個方面進行機制構建,并從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起點、關鍵、基礎、保障及歸宿等方面加以經驗總結,以期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綜合素質 培養 經驗總結 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1-0023-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真正落實立德樹人,實現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所追求的目標,也是當前各高職院校正在探索的重大現實課題。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結合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工作的分析,以此進行經驗總結和機制建設的思考。以期經過不斷實踐提高我院學生綜合素質,構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
一、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機制構建
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管理工作應貫穿于高職教育的始終。通過彈性學分教育、勞作教育、校園育人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融于專業學習、融入日常生活、融進校園活動。為更好開展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工作,建議從健全培訓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嚴格監督機制、落實評價機制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機制的構建。
(1)健全培訓機制。培訓機制是指其培訓系統運行過程中各個要素相互聯系以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體功能的過程與方式。這些要素包括:團委、學生處、系部、班級、學生個人等,是實現綜合素質培訓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有組織、有計劃、有創新的培訓機制是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環節。首先,要制訂詳細的培訓方案。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對所開展培訓活動進行方案的設計,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其次,精選培訓內容。要求教師要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高職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培訓,更新培訓內容和方法。
(2)完善激勵機制。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綜合素質培養的積極性和持續性,增強綜合素質培養工作的效果,高職院校及教師應不斷完善綜合素質培養工作的激勵機制。結合貴州省某一高職院校已實施的彈性學分制、勞作教育、校園育人活動的實踐現狀,在這些活動中均體現了激勵制。在公共選修課、勞作教育等課程上,依學生課堂表現給予不同分數的打分;在校園育人活動、創新創業等活動中,依據學生綜合表現給予等級評價。
(3)嚴格監督機制。完善的監督機制是實現職業教育政策目標的有力保證。[1]當前職業教育綜合素質中的執行環節監督的缺失是影響綜合素質培養實效的原因之一。在其實施過程中重視培訓方案的制訂,輕視培訓過程的執行和監督。主要表現在監督主體的獨立性不強,監督隊伍力量薄弱,未能制定相應的監督標準,監督的形式和方法單一等。為此,嚴格監督機制要從推動學生群體間的內部監督、強化完善教師及輔導員的外部監督入手,形成內外兼備的監督機制。
二、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經驗總結
從宏觀上看,隨著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開展,高職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從學院團委、系部、班級三個層面積極開展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學院團委負責全面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工作。從各板塊活動方案的擬定、活動的指導、監督與測評;系部由學生工作的領導、輔導員具體負責落實綜合素質培養的具體活動,發動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的積極作用,并組織做好素質學分的認定、匯總等工作;班主任鼓勵、支持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并給予相關指導。
從微觀上看,高職院校綜合素質培養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為依據高職學生特點,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培養建設,并形成思想道德建設、職業素養培育、行為養成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養延伸六大模塊。由此,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經驗總結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以深化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內涵為起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大國工匠為目標,走產學相結合道路。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高職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此,要強化素質教育,培養德藝雙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深化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明確辦學理念,瞄準目標定位。另一方面,堅持內涵發展道路。激發學生參與的活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實力,提高學生就業創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量變過程引發學生綜合素質高效提升的質變跨越突破的目標,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2]
(2)以提高高職學生有效參與度為關鍵。提高學生的有效參與度是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環節。具體來說,即端正參與的動機,創新參與的方式,增加參與的內容,增強參與的能力,總結參與的經驗并最終構建學生有效參與的長效機制。并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不增加學生負擔為前提,切實保障學生對綜合素質活動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只有真正落實學生有效參與,才能將綜合素質培養工作扎實推進。
(3)以完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模塊結構為基礎。高職院校應逐步完善綜合素質中的思想道德建設、職業素養培育、行為養成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養延伸六大板塊。通過六大模塊活動的優化、合理設置模塊結構,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第一,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優化素質模塊結構。以專業特點和課程目標為參考,結合學生實際,對素質模塊結構進行統籌安排,在時間安排上有松有緊,在內容選擇上實現多樣化,在參與能力要求上拉開層次,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二,不僅注重模塊結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培養,而且也著重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最終培養出專業基礎扎實、思想品質好的優秀學生。
(4)以實現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科學化為保障。針對當前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單一,學生疲勞應付、積極性不高的的問題,本文建議評價方式應堅持多樣化、科學化、人性化。在結合實踐案例、結合調研數據進行量的探索時,也應該根據參與的活動的層次、取得成績進行質的考量。堅持階段性考評與綜合性考評相結合,堅持把校內評價和企業評價結合起來,堅持任課教師考評與班主任、輔導員考評相結合。通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提高參與熱情,鼓勵、提倡或制止相應行為。
(5)以立足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歸宿。學院校企合作處、學生處、團委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創造機會、提供平臺、創設環境。教務處、各系部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開設高品質高質量的課程、組織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充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綜合素質。作為教師和教學管理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發現興趣、體現價值、鍛煉技能。
參考文獻:
[1]董仁忠,李添翼.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監督問題探析[J].職教論壇,2018(9):74-77.
[2]伍曉亮,武友德,趙晶文,徐偉,劉墨涵.提升高職學生素質教育內涵建設的思路與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6(7):38-39.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