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手段,其新穎性、變化性、豐富性,給閱讀教學帶來更大活力,讓閱讀教學更具魅力。1. 創設多彩情景,豐富閱讀體驗。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2. 拓展學習空間,提升語文素養。教師在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理解,增加積累,提升語文素養。3. 促進學生交流,實現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實現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和積極主動的嘗試探究。4.
創新閱讀形式,提高閱讀效率。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中閱讀方式單一,學生極易產生厭倦感。而巧妙引入多媒體,創新課堂閱讀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是化解這一問題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閱讀體驗;學習空間;合作探究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部分,對學生思維發展、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用巨大。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媒體手段,其新穎性、變化性、豐富性,給閱讀教學帶來更大活力,使學生獲得視聽等多種感受,學習空間得到拓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閱讀教學更具魅力。
一、 創設多彩情景,豐富閱讀體驗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達到對詞句的理解,以及對文章的賞析品評,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支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營造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情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這恰恰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再見了,親人》一文是描寫抗美援朝結束時,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場景的,與學生生活有很大的距離感。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執教老師特意搜集精選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要求學生一邊看圖片和視頻一邊思考,看完后互相交流有什么感受,使學生增進了對當時情景的了解,并與之產生共鳴,內心被文本語言所打動,達到對詞句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的領悟。
又如學習《筍芽兒》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地展現了一幅幅畫面:春雨伴隨著沙沙聲從天而降,雷公公隆隆隆地敲起了大鼓,桃花張開笑臉,柳樹搖擺著綠色的長辮子,筍芽兒努力地鉆出地面,慢慢長高長大。學生們被優美的畫面和逼真的音樂感染了,進入了特定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覺中達到了對文本的欣賞體會。
二、 拓展學習空間,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的必備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更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網絡資源無窮無盡,應有盡有,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更加強大的助力。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為學生閱讀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理解,增加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的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生不能親身體會西沙群島富饒的物產和奇妙的景象,從而無法感受文本語言的生動準確之美,無法體會文章蘊含的感情,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更無從談起。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點擊主題網站,仔細閱讀網站提供的大量的圖片、視頻、文字介紹,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西沙群島的了解,激發了對西沙群島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在閱讀中再引導學生想象、感受、領悟,反復朗讀,反復品味,語文素養便在這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得到提升。
三、 促進學生交流,實現合作學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實現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和積極主動的嘗試探究。一位教師在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引導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交流,達到了有效的合作學習。
第一步,先組織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思考:通過這些資料,你對香港有哪些了解?有什么感想?
第二步,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搜集到的資料,一起進行篩選整合。先在小組內交流,把查到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內容非常多,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學生在課前寫在紙上,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匯報發言,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的交流成果。
第三步,引導全班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后,各小組把探究學習的成果集中在一起,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共同做成演示稿,再次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
在這一系列的組織與引導下,全班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思考、交流、合作、互動,積極進行學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智慧在集體中共享,思維火花互相碰撞,更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創新求異的精神。多媒體助力下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式探究,內容更豐富,途徑更多樣,平臺更廣闊,效果更顯著,為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發展創設了巨大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四、 創新閱讀形式,提高閱讀效率
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之中學生的閱讀方式非常單一,如默讀、朗讀等,學生極易產生厭倦感,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這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而巧妙引入多媒體,創新課堂閱讀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是化解這一問題的有力手段。
1.
圍繞所學習的文本設計恰當的多媒體視聽手段,創造豐富逼真的情景,更好地展示出文本的內容性、復雜性、開放性以及豐富性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提供更有力的促進作用。
2.
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讀書交流會,全新的閱讀模式,新鮮的閱讀體驗,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多媒體手段的靈活性、迅捷性,還能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閱讀,幫助學生選擇更多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容,使學生能夠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閱讀教學中多媒體手段的巧妙運用,使大量豐富而多元的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緊密結合,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積極進行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魏愛霞,山東省東營市,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