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曉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我愿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愛。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高爾基說過:“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愛”在小學教師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6年9月我擔任了一年級5班的班主任。開學伊始,學校就安排我挑起排練“經典朗誦比賽”的重任。這時,我既要排練,也要備課、上課和管班。一年級孩子缺乏自覺性,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需要老師時刻緊跟并培養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而“經典朗誦”排練的時間緊、任務重……我該如何取舍呢?我毅然選擇了兩不誤,但實際上,我只能顧此失彼。當拿到區“經典朗誦比賽”第一名時,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而回到教室目睹一(5)班的教室一片狼藉:桌子歪歪斜斜,孩子們的書包扔在地上亂七八糟,教室的地板紙屑、紙團到處都是……此時,我真是悲喜交加。這一切,都是我這位班主任管理缺失所致。我深知“教育”這兩個字的重任,想起了9月份習總書記給我們新時代教師的警醒:“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我決定,我要竭盡全力去扭轉一(5)班的班級現狀。
首先,我制定了一個長期的計劃和每周小目標,從點到面,先從典型抓起。其中,有一個“熊孩子”——小淳。老師和同學們經常向我提及他的種種“劣跡”:經常不交作業,書寫潦草,喜歡在課桌上跳,躺在地上打滾……“這簡直就是我執教生涯中的‘攔路虎。”遇到這一幕幕,我心里不禁這樣想。
剛開始,我草率地運用了強化和處罰的方法來企圖轉化他,但他反而變本加厲了。我冷靜下來,開始查閱他的入學資料并且跟家長溝通。我從他的監護人姑姑口中了解到:小淳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平時都在托管班學習生活。當了解到小淳的情況后,我心里那份母愛不禁油然而生。不由想起了著名特級教師黃靜華老師的那句話:“假如是我的孩子!”
是啊,假如小淳是我的孩子,我該怎樣教育他呢?我能給予他足夠的愛嗎?帶著深深的思考,我決定用愛去轉化他。
一天下課后,我請小淳到我辦公室,看著他滿不在乎卻又暗含戒備的眼神,我搬來椅子請他坐在我的旁邊,用紙巾小心地拭去他臉上的汗水,摸著他的頭,和藹地說:“小淳,我們合作做一件事,每天給對方一個擁抱,如果你能堅持一個星期,我就給你獎勵。”他遲疑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我張開雙臂要跟他擁抱,他像個受傷的孩子躲在我懷里,我們都能感受到對方的溫度,很真實、很溫暖。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說到做到,一周后我給他頒發了進步獎,并鼓勵他繼續堅持。
“親其師,信其道”,結合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和小目標,小淳的學習態度變積極了,不在課桌上跳,也不在地上打滾了。這個小妙招讓我嘗到了甜頭。只要老師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對于孩子來說,就是“神奇”的力量!從此,我對轉化小淳就更加有信心了。
教育家馬卡連柯的集體主義教育給了我靈感:通過學生集體與教師一起去影響這個學生,就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每天上課,只要小淳的眼神一看我,我就跟他進行眼神交流,從眼神中給予他肯定,并在全班表揚他:“小淳同學特別認真聽課,我們一起來夸夸他!”“小淳,你最棒!”“那你們也能做到嗎?”“能!”這時,全班孩子都能立刻坐端正認真聽講了。
課間,小淳經常蜷縮在角落里,我安排班干部多接近他,讓他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我堅持每天把鼓勵語寫在愛心折紙上送給他,然后蹲下來給他一個擁抱,其他同學紛紛效仿。霎時,教室充滿了愛的溫暖。
或許是感受到了老師與同學們的愛,小淳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還當了班干部,獲得了學校的表彰。
愛,讓我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經過師生們接近三個月堅持不懈的努力,一(5)班由一個“臟、亂、差”班級慢慢開始變成了“愛心型”“學習型”班級,還建立了“自糾學習小組”,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濃厚的學習氛圍。
作為年輕教師,我深知自己教學經驗的不足,因此我抓住時間的碎片,開始研讀各種有關班主任的書籍,讓我感觸最深的兩本書籍是《問題班級管理策略》《班主任工作使用指南》,猶如面對面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讓我學習了大師的班級管理管理精髓,學以致用,讓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了前進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