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瓊
學導式教學法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它以學和導為主要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學、自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學導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和教師合作完成課堂任務,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學導式教學法的主要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視作學習的主體,培養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創造性。充分考慮安排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落實到全班每個學生。增加其課堂上獲得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去感知、觀察和思考問題,使其處于一種能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其學習的主體意識,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改以前人人面向黑板的座位布局為以六至八人為一組的小組同學圍坐布局,這個根本性的變化有助于小組成員互助學習,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喜歡表現,互幫互學可以比老師一個人教全體學生學更有成效,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樂學的學習情感,為以后自我的不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可以歸納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
學導式教學法把過去課堂向后延伸即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課后學生復習鞏固改為課堂向前延伸即課前學生自主預習,課堂師生、生生互動交流。這一框架可以濃縮為先學后導,互助展評,檢測達標。
學導式教學法的最大亮點是預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課前的預習布置,主要由每個學生單獨完成,我們稱之為“獨學”。在課堂任務實施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適時進行小組長和小組成員培訓,讓小組內成員互幫互學,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同學的長處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交流討論問題、并適時展示演練和點評,這就是對學、群學、展學、導學和評學。
學導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括以下五個環節:
1.自主預習。包括課前預習及預習檢查。在上課前,通常是在前一天課堂最后給學生務必布置第二天上課的預習內容,我們學校的抓手是導學案,通常利用當堂學習前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讀課本、查教輔工具,把握所學基本內容,達到淺層認識,明確問題或難點,以自學為主,小組討論為輔;老師適時采取適當方式,如抽批導學案,問卷或座談等,對預習進行檢查,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匯總問題和釋疑。
2.學習目標展示。這個環節要求做到以下幾點——板書課題:課題板書要求美觀、工整且醒目,通常寫在黑板的正中央;板書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明確、針對性要強,易實施易達成好的效果。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并使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對學習目標進行解讀: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基本方法,讓學生了解并做到有的放矢。小組合作探究是課堂的最重要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己去理解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處答案,來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3.小組合作探究。這是課堂的主體時間包括學生展示,生生交流互動,小組內同伴助學師生互動點評。
4.當堂檢測達標。我們學校的抓手是導學測評,根據學情需要可添加或減少測評的內容。這既檢測學生當堂知識的學習情況,又訓練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獨立答題的質量與速度。題目要求涵蓋當堂所學知識,體現當堂知識涉及的各類題型,以抵擋的基礎知識為主,中檔為輔,可直觀檢測本節課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學生和老師做到心中有數,對課后的復習和預習又有指導作用。
5.布置作業。先讓學生整理好本節課所學得內容,重點題目整理到筆記本上;作業量要適中,最好能分層布置作業,針對每組的情況,分上、中、下三層布置作業;布置第二天講課的預習內容,主要抓手是導學案的預習作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學導式教學法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利用此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初中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還能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在寶貴的45分鐘的課堂時間中內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打造最高效的課堂。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