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娟
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學好,關鍵看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去學。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真摯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是構建和諧融洽師生關系的紐帶。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要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英語是一門注重交際能力培養的實踐性課程,這需要充分保證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參與英語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本保證。師愛既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更是教師必備的? 工作能力。教師只有真誠地愛學生,學生才會產生親切感,形成愉快的心理體驗,對教師產生信任、親近、尊敬和感激之情,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并肯定學生,讓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增強學習信心,以此來拉近師生間距離,建立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不僅在學生正確回答完畢之后給予肯定,還應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以調動偏常生的積極性。如講完單詞領讀幾遍后讓偏常生讀,鼓勵其大膽正確地發音。在教學中,盡量讓他們表演,在其緊張時不失時機地對他們:“Take it easy! It doesnt? matter,Use your head”。若答錯了微笑著對他們說:“Think hard, then you,ll find a way.”這樣能使他們對學英語產生興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從此得到樹立和提高。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豐富的表情、多變的手勢等身體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自身自然、形象、生動的表演,創設一種實用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此語境中積極獲取語言知識,參與語言實踐,從而促進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實現預期中的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每節課前導入環節都會與學生問答交流,意圖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儲備,該環節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旦處理不當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養成認真傾聽、與學生悉心交流的習慣,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信息,作出有效反饋,真正實現無拘無束的交流、有聲有情的溝通,學生的語言知識才會于不知不覺間得到建構。學生唯有進入暢所欲言的境界,其語言與思想才會擁有自由生長的空間。例如:在學習有關顏色的單詞以后,教師可以創設一種游戲情境,準備一些彩色鉛筆及其它物品,并將其放入大盒當中,請一位同學到講臺根據提示進行相關操作。如根據“Show me a green pencil.”的提示,在大盒中拿出相應顏色的東西,后由全班同學說“Yes.”或“No.”,以此來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必要舉措。如角色表演、情境對話、看圖敘述、語言操練、小組討論等,都是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例如,在學習情景對話或者情境課文過程中,可先通過播放幻燈片以及錄音錄像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對話或者課文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地發揮想象力,表述幻燈片中展示的內容,回答錄音錄像所提出的問題,進而創造性地描述課文。這種做法,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
針對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實際,英語教學過程可主要采取開展英語交際活動和開展小組活動兩種方法,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翻譯“學生們逐漸意識到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才能掌握一門外語”語句時, 教師可啟發學生找到恰當的詞, 并由學生自己找出答案, 如關鍵詞“逐漸意識到”-“come to realize”,“掌握”-“master”, “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才能掌握一門外語”的結構—“It takes some time to do something”等,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理解。
總之,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