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君 郭云峰 高書平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發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體”的理念轉變》一書中有這樣的表述“維護和增強個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嚴、能力和福祉,應該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根本宗旨。”該書還提出“數字媒體創造出了新的空間、關系和動態,由此產生的影響給正規的教育在公民和政治社會化方面的作用帶來了挑戰。”
當今世界進入到以互聯網為主要特點的新信息時代,傳統行業和傳統教育觀念正受到顛覆性沖擊。以工業化時代需求為基礎形成的大班授課制和培養技術標準化人才為特征的教育思想已不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面向大眾的定制化教育” 正在成為一種可能。以“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和“讓學生成為學校的正中央”等為基本追求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已經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認識,我們提出了“智慧學校,生命教育”的辦學理念,并把“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亮點,將其培養成為人生最閃光的價值”作為我們的教育理想。
人的能力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顯于世界的,我們習慣上稱之為顯能;另一種是深潛于內心的,我們稱之為潛能。不管是哪一種能力,只要得到充分的開發與釋放,都將改變人的生活和發展可能。
2016年9月14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整體框架報告正式推出,其中關于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可以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此外,通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領,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可能依據自身的智能特點,通過適合的教育成為最好的自己。他主張“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校”。“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校,應該在評估學生個體的能力和傾向方面富有經驗。這種學校不但尋求和每個學生匹配的課程安排,也尋求與這些課程相適宜的教學方法。”學生多種智能潛能的發展,需要學校提供相匹配的多樣教育資源。
基于“生命尊重”和“個性發展”的認識,我們提出了為學生打造“量體裁衣”式的課程和“因人而異”的生涯規劃指導的要求。在這里,“量體裁衣”和“因人而異”首先尊重的就是“社會差異化的教育需求”和“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發展”。而 “兩個差異”落實到教學與課程的抓手,就是“核心素養”。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基于此,我們成立了“學生——課程——教師”三大中心并在三大中心之下設立了九大素質教育中心(即女子素養中心、男子素養中心、藝術中心、美術與書法中心、體育中心、國學教育中心、語言中心、健康與教育中心和學生生涯規劃指導中心),開發與實施八大類課程,對應支持來自學生素質教育全方位的要求。(見圖1)

九大中心以課程建設為主要抓手,以課程實施為教育改革主要途徑和手段,以“在做中完善,在做中實踐,在做中總結與提煉”的思想為基本指導,全面而主動地把素質教育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點和攻堅口,打響了屬于“深圳中澳實驗學校”的教育改革戰。
課程內容的設置全方位對應了核心素養所提出的六大素養和十八個基本要點。以九大中心和八類課程為基礎,我們提出了“三級”課程實施概念,把“普惠”與“獎優”結合,讓“同步”與“個性”結合。
C類課程是普惠制必修課程(國家基礎課程),按班級授課和部分走班相結合的方式落實,保證所有同學都能在校得到關于素質類課程的基本滿足。
B類課程是個性化的選修課程,按“固班+走班制”的原則打破班級、年級的概念組織實施,保證對“學有所需、學有所好”的學生個體在課程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落實。
A類課程則是學校的各級各類代表隊、俱樂部,是在“學有所需、學有所好”的基礎上,讓一部分“學有所長、學有所專”的學生能夠在這里得到“優先發展、個性發展、特長發展”。這類課程則是按“名師一對一輔導+特訓”的方式得到滿足。
我們希望通過三級課程的有序實施,為學生未來發展鋪設“學業——專業——事業”三業銜接一致的生涯發展之路,讓學生改變“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的“半途而廢是常態”的學習現狀,而實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砥礪前行貴有恒”的生命成長。
以女子素養中心為例,該中心以“智慧學校,生命教育”辦學理念為指導,基于生命發現和尊重的目的,為女生制定了系列女子素養生命教育的校本課程,即從女孩六歲入學到十八歲高中畢業,隨其生命自然成長而特設的十類內外兼修的素養課。素養課程含有“琴棋書畫詩酒茶花”等傳統八雅,也有現代女性所需的多重利益、藝術修養和生活技能,并特設睿智女性生命教育大講堂。在開設之時,我們面臨的是“無可參考資料、無可借鑒經驗、無可選用教材、無可保證師資”的“四無”狀態,但我們“有清晰的課程開設理念、有堅定的課程建設支持、有充足的課程建設資金、有充滿激情的課程建設隊伍、有包容失敗鼓勵創新的課程建設理解和期待參與、期待改變、期待精彩的家長支持”,所以,我們的課程一經推出,即受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一致好評,并被各級教育專管部門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予以關注和支持。
女子素養系列課程的實施目標就是培養“睿智女性,美麗人生”,我們本著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則,探索“國家課程校本化改造,校本活動課程化實施,校本課程精品化呈現”的因人而異,就是“以開放的心態構建課程、以開放的形式共建課堂、以開放的評價促進發展”的量體裁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我們還需要做點什么,那就是“靜聽花開的聲音,靜候生命的怒放”。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