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如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文化愈發成熟,使人們認識到美術教育對孩子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小學是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由于他們仍然處于對世界認知的初始階段,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色彩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意義重大。通過對小學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發散思維,以及養成愛思考的良好習慣。色彩作為美術學科的基礎語言,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學生對色彩感受能力與辨析能力的基礎,將對小學美術課堂的色彩教學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一個關鍵點在于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通過對學生色彩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美的認知,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然而,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中發現,學生對于學習色彩相關知識表現得并不積極,在一些特定課程中,無法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還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枯燥無趣,不能吸引學生興趣,因此,應通過實施有效的色彩教學策略,才能使小學美術課堂變得有趣有效。
一、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能夠培養小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在低年級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課堂中,美術教師可以先從簡單的美術色卡開始,采用課堂提問或對比分析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色彩;還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身邊的實物進行色彩學習與辨析,通過此種方法學習色彩知識,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好奇心與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對色彩的感受和辨析能力[1]。其次,小學美術色彩教育可以引導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大腦仍然處于快速發育階段,會對鮮艷的色彩十分好奇與敏感,但卻存在分辨色彩的能力偏弱的現象,多數學生會根據自身喜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例如,大部分天真可愛的小女生喜歡粉色,而大部分活潑好動的小男生卻對藍色情有獨鐘,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色彩偏好來判斷他的心理傾向,通過色彩教學來引導學生向積極樂觀的心理方向發展。
二、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文化呼聲高漲,各個學校也開始重視美術教育。色彩教學作為美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卻沒有引起大部分美術教師的重視,他們把更多的美術教學要點放在了線條和圖形勾畫上,對色彩方面的要求還只停留在按照固定色彩進行填充涂抹。以至于美術教師在指導學生作品時,只看枝干強不強壯,樹葉涂抹的綠不綠,完全忽略大樹在晴朗的天空下,樹干、樹葉會在太陽光折射下發生色變,更不會在乎樹木有沒有影子,美術教師未能全面考慮到與色彩教學相關的因素,以至于色彩教學中忽略了環境對色彩變化的影響,一直用錯誤的思維引導學生完成作品。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美術教師傳授的知識,若此時,有學生將自己靈感運用到了作品之中,將欣喜的作品遞交給教師,不但不會迎來教師的鼓勵,反而會受到教師的批評,原因是不按照要求繪畫。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和創作能力受到限制,只會把美術作品當成作業,照葫蘆畫瓢完成即可。
三、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有效策略
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美術教師應掌握教學重點,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幫助學生掌握色彩的觀察方法
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色彩教學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小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和辨析能力,可以通過實施觀察色彩的方法,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觀察、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對新鮮事物有著天生的好奇與不解,導致經常被事物外表色彩所蒙騙,疏于對比、缺乏思考,往往無法窺透其內涵。因此,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色彩時,應該講解所要觀察的對象,在不同環境、不同光源下可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將環境因素會影響色彩變化作為重點進行分析講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所授內容,為學生列舉一些易懂的例子。例如,在班級中選一名黑色頭發的學生,先讓他站在陽光下,然后讓大家仔細觀察這名學生頭發的顏色變化并說明原因,為什么會出現了一些黃色呢?最后的答案是:由于東方人頭發中黃色素比其他顏色多,通過太陽光折射后,頭發就變成了黃色。通過這個例子,美術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不同顏色在不同環境下是會發生變化的,只有通過細心觀察身邊事物,才能感受到的色彩變化。美術教師需要經常鼓勵學生去觀察事物的色彩變化,幫助學生用色彩的知識去認識世界,使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生活中事物色彩變化的習慣。
2.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色彩
小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注意力不集中,使得美術教師很難帶動課堂氣氛。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色彩知識興趣不足,那么通過何種方式能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興趣呢?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由于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對于理論和抽樣的事物沒缺乏興趣,再加上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致使學生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很難集中注意力[2]。對此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在色彩教學中插入一些小游戲,通過好玩的小游戲,可以使原本枯燥無趣的色彩教學變得活潑生動,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例如,在學習色彩混合課程時,可以做“找朋友”游戲,一次玩兩種顏色混合,例如:黃色和藍色可以混合出綠色,會讓學生感覺像變魔術一樣有趣[3]。首先,為學生展示不同比例的黃色與藍色混合,產生的綠色深淺也不同。然后,為每個學生發一個調色板,里邊分別盛裝不同分量的黃色與藍色染料。最后,告訴學生游戲規則:根據自己手中調色板里的顏色和分量,分別與其他同學進行混色,如果混色后出現深綠色和淺綠色,你們就是好朋友了。通過這種游戲方式來培養小學生對色彩教學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觀察到混色過程中色彩變化[4]。
3.應用多媒體讓學生辨析色彩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準備課堂上所需的資料,由于諸多因素限制,在課堂上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色彩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便利性與準確性,以此來彌補傳統美術教學的不足之處。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色彩圖片以及色彩教學視頻等,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對色彩辨析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色彩混色》教學中:黃色與藍色混合在一起可以變成綠色,如果只是通過理論知識來想象色彩變化過程,學生很難在頭腦中還原這一色彩變化過程,難以掌握全面的色彩知識。此時,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色彩混色全過程,不同比例的黃色與藍色染料混色,變成綠色后的深淺也不同,在配合美術教師的講解,不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整個混色變化過程,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和辨析能力[5]。
4.走進生活讓學生認識色彩
學習小學美術色彩知識,絕對不能只限于課堂之內。小學生對身邊的諸多事物存在好奇與未知,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經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色彩變化,同時也要把感知到的色彩知識運用到美術作品當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將美術課程設置在戶外,使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真實的事物,從而提升學生對色彩的辨析能力;家長可以在寒暑假、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郊游,開闊孩子的視野,可以為孩子美術創作增加靈感[6]。例如,在春天來臨之際,組織學生走入大自然之中,近身觀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感受季節、氣候變化對植物色彩的影響,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感受色彩變化的奧妙。通過對身邊實物的觀察,結合色彩知識的運用技巧,窺透日常生活中實物色彩的內涵,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創造能力[7]。
5.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利用色彩進行繪畫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即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認識,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發揮想象,利用色彩進行繪畫,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畫自己喜歡的水果,而有的學生將香蕉畫成了紫色、藍色,而此時教師不可認為學生畫的不對,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多加鼓勵,鼓勵學生積極用自己細化的色彩畫各種顏色的水果,這樣一來,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增強,且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學生在幾年后再次看到自己畫的香蕉時,也會非常感激老師,感謝老師對自己想象力和美術學習興趣的保護,從而有助于學生美術學習的發展,促進學生美術學習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時也能夠推動美術教學工作的高效率進行。
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學生對色彩感受能力與辨析能力的基礎,美術教師一定要掌握色彩教學重點,完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一些小游戲培養學生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辨析色彩,以及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提高學生對色彩知識的感受和辨析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對色彩知識運用能力,為美術作品創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律攀攀.營造五彩繽紛的世界: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8):156.
[2]沈麗娟.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的方法與路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203.
[3]趙敏.讓學生在色彩的國度穿梭:淺析小學低段美術色彩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36):135-136.
[4]莫謙.論農民畫的色彩教學在學生個性發展上的引導[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67.
[5]郭金培.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高年級版畫教學的研究與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5):178.
[6]尹萌.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72.
[7]袁紅兵.略論職前小學全科教師美術素養培養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17,4(6):37-4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