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生物教學一般是從初中教育開始的,是自然科學的基本組成,關系著我國國民科學素養的提升,是開發初中生智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科目。在新課改下,師生關系是合作、平等與民主的,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生物問題、學習任務等教學策略激發初中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課堂評價中及時修正與改善個人學習行為,促使學生產生激烈的思維碰撞。將以構建生物“思維碰撞”課堂為例,率先分析研究主題的必要性,然后根據實際介紹了初中生物教師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有效策略,全面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結構。
關鍵詞:初中生物;思維碰撞;教學策略
一直以來,初中生物課程相對處于副科地位,沒有足夠的課時與課程資源,學生也不愿意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生物。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初中生物教師選擇以理論單向灌輸方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初中生承受了繁重的學業壓力,也讓生物教學在無形中變成了功利性活動。在新課改下,教育部已經重新規定了生物課程的教學性質與教學要求,提倡解放學生天性,促使學生產生思維碰撞。下面,本文將從知識經濟時代的推動、學科素養時代的到來兩個角度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物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必要性
1.知識經濟時代的推動
21世紀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而這一時代的基本特征便是新技術、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必須要不斷汲取更多的科技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最好是可以自主完成發明創造活動。這就意味著21世紀對優秀人才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要求甚高,而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其養成了惰性思維習慣,且習慣按照標準答案解決問題,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全面解放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展開思維碰撞,為促使初中生展開質疑、遷移等有意義的學習行為做好準備。
2.學科素養時代的到來
近些年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一詞備受人們關注。這一新興理念從學生實現終身教育角度出發,全方位地分析了各學科的長遠教育價值,從學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個維度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其中,思維品質是學科素養的基本組成,要求初中生物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思維碰撞”課堂,以便讓初中生充分展現自己的發展潛能,使其自主探究生物學科發展規律,全力培養初中生的生物素養。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構建“思維碰撞”課堂是時代所需,初中生物教師應該主動分析學生需求,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促使初中生在生物學習中實現全面進步。在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過程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實踐心得。下面,本文將從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探索欲望;實施問題引領,調動學生思維感官;組織小組探究,引導學生質疑交流;使用嵌入評價,及時獲取學情反饋四個層面分析初中生物教師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有效策略。
二、初中生物構建“思維碰撞”課堂的有效策略
1.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探索欲望
人類的本性便是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壓力與探究任務會讓初中生干勁十足,激發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索欲,為思維碰撞做好準備。初中生處于青春萌動期,好勝心很強,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視與認可,很看重學習效能感。如果教師所設計的學習任務讓初中生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成就感,那么便能進一步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其產生思維碰撞。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認真設計梯級式的學習任務,推動各層初中生積極探索,全面改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死氣沉沉、低效互動的不良局面。
就如在“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一課教學中,我便綜合分析了本課知識,根據內容板塊設計了兩項學習任務:探究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匯總眼球患上疾病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分析防治眼部疾病的有效方法;分析耳的結構及其功能,從耳聾疾病分析人們換上耳聾的主要成因及其預防措施。為了完成這兩個學習任務,本班學生需系統匯總理論知識,然后利用自己所積累的視覺衛生、聽覺衛生知識分析避免患上視聽障礙疾病的有效方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維護視聽衛生健康的重要性。在明確的學習任務驅動下,本班學生有效地將課本內容劃分為各個板塊,還積極引入自己的生活經驗補充了教材理論知識,實現了深度學習,展開了思維碰撞,全面提升了自己的課堂參與度,樹立了學習主人翁的良好意識。
2.實施問題引領,調動學生思維感官
問題是促使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基本途徑,而且大多數思維碰撞活動也是圍繞某個疑問展開的。實際上,初中生物教師對問題并不陌生,甚至常常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但是卻沒有取得預期成效。這是因為教師所設計的生物問題不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要么過難、要么過易,根本無法激起初中生的思考興致。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考慮提問時機,認為提問是防止學生打瞌睡、說悄悄話的工具,忽視了問題本身的思維性。為了真正讓問題引領學生產生思維碰撞,教師應該要考慮生物問題的啟發價值,適當借助生活材料設計生物問題,全面調動初中生的多方思維感官。
就如在“神經系統的組成”一課教學中,我就針對本課知識設計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本課知識線索,如人體神經系統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人體神經系統在人體運轉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是什么,而每一個組成部分又有哪些生理作用?這兩個問題幾乎涵蓋了本課重點知識,便于學生初步認識“神經系統的組成”一課知識。然后,我再針對本課重點知識提出了一些細節問題,如人體協調是由哪些動作實現的、神經元的結構是什么、神經元的功能又是如何的等等。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初中生會不自覺地深入思考本課知識,且會根據知識展開質疑與討論,在討論中不斷細化、規整生物知識結構。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保證初中生進入思維碰撞狀態,優化學生的生物思維結構。
3.組織小組探究,引導學生質疑交流
小組合作是指將有著不同智能優勢的異質學生分成一組,引導學生相互學習、互幫互助,使其更好地發散個人的學習思維,并且在同伴的啟示下產生更多的思路,進而在討論、交流、質疑與總結等多種活動中建構知識。針對這一方法特性,初中生物教師也應該及時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初中生在探究學習中產生思維碰撞,及時驗證小組想法,使其實現發明創造,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初中生的生物思維結構。
就如在“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人體機能與神經系統等基本知識,初步熟悉了生物學科的認知規律,所以逐步萌生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欲望。另外,“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涵蓋反射、反射弧與反射過程等抽象知識,單純的理論灌輸教育很容易渙散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失去學好生物的信心。為了充分調動初中生的思維積極性,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觀察、討論等交流活動,認知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首先,利用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回答問題要舉手、要起立等反應,讓學生思考產生這些動作的根源是什么,由此引導學生分析神經系統。接著,學生便要自主學習,瀏覽教材內容,初步匯總神經系統對人體的調節作用。然后,學生便要在組內討論,推測神經系統產生調節作用的基本方式,然后在小組內進行實驗證明,如“手心手背打手游戲”、用牙簽扎手刺激組員立即縮回自己的雙手等等。這些實驗現象可以讓學生初步得出“反射”結論,從而對神經系統產生更加強烈的好奇心。然后,小組成員便要概括反射、反射弧、反射過程等生物概念,總結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接下來,讓各個小組在講臺上輪流闡述本組觀點,一組主講,其他小組質疑、補充,將合作范圍擴大至全班同學之間,讓學生產生更加激烈的思維碰撞。
4.使用嵌入評價,及時獲取學情反饋
嵌入式評價是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對學生沒有干擾作用的評價方法來劃分等級層次,及時獲取學情反饋,了解初中生在生物課堂學習中所產生的思維活動,以便及時作出修正。要想使用嵌入式教學評價,初中生物教師就要合理確定每一節課的成果指標,據此設計評價量表,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根據評價量表做出客觀評價。在“思維碰撞”課堂上,初中生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能力與發明創造活動更為重要,所以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思維參與度入手,從學生提出質疑、參與生物探究、展開發明創造活動的幾率與效果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思維碰撞”課堂的構建效率。
就如在“激素調節”一課教學中,我所設計的成果指標為:準確比較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特點;能準確說出人體7種內分泌腺的名稱及作用;說出常見的激素對人類生命體征的具體作用及異常反應癥;能舉例分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之間的關系。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會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根據每個學生突破學習任務的積極性進行評分,比如學生回答問題的頻率與準確率、學生得出創新性見解的次數、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效率、每一項學習任務是否得以及時突破等等。然后,我會制作課堂表現評價表,詳細記錄,在課堂小結中展示評價結果,允許學生質疑、反駁,進而根據學生表述靈活調整課堂表現評價表的具體結果,讓嵌入式評價更加公平公正,促使初中生更積極地探究生物知識。
總而言之,構建“思維碰撞”課堂是為了培養初中生的生物思維能力,使其實現有意義學習而展開的教學改革。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及時了解新課改對學生產生思維碰撞活動的具體要求,選擇易于調動學生多維思考的教學策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學科能力,為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積累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刁蓓.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一節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7(2):42.
[2]沈衛芳.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15):60-61.
[3]王鑫.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時代農機,2018,45(8):122.
[4]楊瑩.基于多層線性模型的初中生物課程效能評價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