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絢
摘 要:線條,是兒童知覺生活后表現造型最重要的美術學科要素。如何畫出線條,如何畫自己需要的某種線條,都是小孩子在小學期間需要學習的技能。有個性的作品不一定要十分像,美術課上發現、探索、體驗、感受、再表達的過程才是最可貴的。改變評價標準,學生更能感受成功的快樂。如何用線條合情合理地來表現畫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美術;線條;造型;體驗;成功
從歷史角度思考藝術?!八嚒钡陌l生來源于生產勞動,和手工分不開。這種“藝”一般指的是經過手表現出某種物質特性的技能。美術是促使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非常好的手段。兒童在其美術創作(主要是視覺美術創作)中,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用線條來合情合理地表現畫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像還是不像
我們的美術課,在評價作業時,學生評價的標準往往就是“畫得像不像”,畫得像的就是最好的。美國學者艾爾·赫維茨和邁克爾·戴在《兒童與藝術》中指出:“無論多大的兒童,鼓勵他們畫畫達到照相版的準確是沒有多大好處的?!薄捌仁箤W生做到照相般的寫實主義,這種專業技能在小學階段是不可能達到的。即使有足夠的時間,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彼?,大多數學生的這種觀念還要糾正。在美術課評價階段,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評價方法,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教師責無旁貸。
二、所謂合情合理
在兒童美術造型學習里,教師不能代替兒童決定他們要怎么樣才能獲得標準化、規范化的知識。例如:簡筆畫,小孩非常容易接受,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在沿用,因為其“合情”。結果,讓學生創作一幅畫,大家畫的都是一樣的山,一樣的樹,一樣的小鳥,一樣的太陽,這樣還合情嗎?所謂“合理”,是說小學“簡筆畫”教學套路有一定的道理。這種合理是因為有需要。但事實上它也是一種束縛。今天新課改提倡我們要教育創新,這種“合理”卻恰恰與其背道而馳。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里提出: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三、學習看見后的表現
美術教學不能再照本宣科。教學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到的攝影圖片頻率也越來越高。但是,小學生在看這些圖像時,第一眼看去只看到圖像里呈現的是什么東西,最基本的物象是輪廓線,他們并沒有發現。這時教師的作用就至關重要。例如,看到一幅表現花的攝影照片,美術老師引導學生在其中發現線條,隨即思考自己如何用線條表現花,再思考可以有多少種線條表現方式等,這是美術課上小學生的知識。
四、圖像怎樣轉化為表現
在美術教學活動里,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物象實體中線條的存在,眼睛能夠看到線條在物象的什么地方。這個“看見”的過程豐富起來,美術課堂的教學功效就開始實現了。教師需要完成的任務:(1)啟發兒童畫出來。讓學生知道在紙上畫下的線條是自己表現實物造型時的一種“符號”,而其他同學在表現實物造型時留下的線條又是不同的“符號”。(2)啟發兒童說出感受。這個過程是一種理性思維逐漸形成的過程,可以提升兒童的認識水平。將畫出來的“符號”賦予真實的情感,從而讓其他同學感受到,而線條就是符號的一種。
三年級第六冊第九課《鳥與家禽》,設置故事情境,森林要舉辦專屬于鳥兒的化裝舞會,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課件展示一只穿著“花衣裳”的母雞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母雞的外形,讓學生去找找輪廓線,找找母雞身體中花紋的大概形狀,先整體后細節。學生的觀察能力不一樣,所看到的“線條”也就不一樣。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畫在紙上,先畫輪廓線再往里面添加紋理和結構線。這時請學生說說自己哪里不會畫,或者自己哪些地方畫得很困難。在學生自己探索并嘗試的過程里發現自己表達的不足之處后,教師再為他們解答,這樣學生自己掌握了用線條表現的方法。有個性的作品不一定要十分像,美術課上發現、探索、體驗、感受、再表達的過程才是最可貴的。改變評價標準,學生更能感受成功的快樂。兒童解放天性,大膽作畫,感受美,用自己喜歡的線條表現美,才是我們教師教學的出發點。
總之,孩子們沒有創造力是因為他們在課堂上的知覺體驗沒有被觸發。解放兒童天性,教學要合情合理,教師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欣賞、觀察、體驗、創造,幫助小學生來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挖掘出真正具有美術天賦的未來之星,為社會輸送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李力加,章獻明.小學美術教師專業能力必修[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2]范瑜.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J].新課程(上),2013.
[3]李凌.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02[J].少兒美術,201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