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 要: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插圖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部編版教材是綜合素養型教材,融入了大量插圖,對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從分析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特點入手,論述了插圖的有效運用策略,期望對充分發揮教材插圖的教育價值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版;插圖;特點
一、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特點
1.突出人文性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插圖內容豐富、種類各異、風格不同,使插圖既涵蓋了故事情節、自然現象插圖,又涵蓋了人物、動物、植物插圖,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特點,有助于學生結合插圖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第一課《我是中國人》中的插圖以人物為主,描述了天安門廣場前聚集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小朋友,他們歡笑著準備入學,向學生傳達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人文精神。
2.彰顯傳統性
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融入了許多飽含中國文化的插圖,這些插圖的線條簡潔、色彩鮮艷,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插圖的理解難度。同時,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插圖采用了彩墨人物畫、水墨山水畫、花鳥畫等國畫形式,其畫風古樸,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一匹出色的馬》的插圖為彩墨人物畫《一家人郊外散步》;《古詩二首—詠柳》的插圖為水墨山水畫《水邊楊柳》等。
3.強調趣味性
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了大量插圖,這些插圖與課文文字緊密契合,以生動、形象的圖畫詮釋課文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尤其對于一年級教材中的插圖而言,共有224幅插圖,這些插圖充滿著童真童趣,貼近著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怎么都快樂》一文中,講述了一個、兩個、三個以及多個小朋友玩游戲的內容,并在每個小節內容中配置了相應的插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課文內容。
4.凸顯時代性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插圖體現了時代特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插圖也隨之更新,使插圖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符,體現著該版本教材編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操場上》的插圖,呈現了現代學校建筑物的整體形象,圖畫上的操場也與實際操場大致相同,從而使語文教材內容更富有時代性的特色。
二、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有效運用
1.運用教材插圖開展情感教育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插圖具備人文性特點,其寓意豐富、思想深邃、故事感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插圖的特點,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將插圖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教學《十二月花名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認讀插圖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12種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寓意,即梅花寓意堅韌不屈、牡丹寓意富貴吉祥、荷花寓意情操高尚等,使學生感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
2.運用教材插圖激活學生思維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與課文內容相互呼應,同時還有部分插圖已經超越了文字的敘述,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使插圖更加能夠表達出課文的中心思想。教師可將插圖認讀作為拓展學生思維的著眼點,讓學生借助插圖展開聯想,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如,在《秋天》一課的插圖中,插圖不僅呈現了課文提到的天空、大雁和樹葉,而且還是呈現了松鼠、高粱等課文未提及的景象。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插圖展開聯想,讓學生思考一下秋天是怎樣一幅景象,進而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
3.運用教材插圖深化文本理解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增加了古詩詞教學內容,這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學生而言,無疑增加了學習難度。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對古詩詞中的關鍵字詞難以理解,加之古詩詞所描述意境較為抽象,所以易使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而部編版教材在古詩詞上都配備了插圖,教師可利用插圖對抽象的古詩詞意境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字詞句的含義。如,《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村居》等都配了中國水墨畫,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照插圖學習詩文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材插圖的有效運用,借助插圖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部編版教材插圖人文性、傳統性、趣味性和時代性的特點,挖掘插圖的教學價值,促使插圖與課文教學有機結合,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葉.視覺文化理論下的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周劍清,曾鑫.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考量[J].教學與管理,2018(2):92-93.
[3]董文兵.小學語文教材插圖資源有效運用的實踐與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142-14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