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楠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實施,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創新多種教學手段構建開放并具有活力的課堂,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在把握學科特點和學生具體認知的前提下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四方面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有效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高效課堂;有效構建
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模式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素質教育理念實施以來,核心素養作為對人才的評判標準和學生關鍵能力品質的體現,其培養經歷了從傳統的知識講授“灌輸”到關鍵思維品質的內在提升轉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合作探究、穿插史料教學和有效滲透情感教育,不斷促進學生的能力思維發展和核心素養提升。
一、創設問題情境,驅動學生思維發展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心理體驗和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上著眼于實際教材內容特點,設計多元化的問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探究,有效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比如,在教學“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掌握漢武帝高明的治國智慧,對其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治國措施有深入了解,我在課堂授課時結合教材和材料內容通過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知識探究,比如在漢武帝登基前后通過多媒體給出史料內容“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提問學生,這段話說明武帝繼位時國家的經濟情況怎么樣,讓學生結合舊知深入探究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引出文景之治和漢初休養生息的英明決策。在引導學生分析“漢武帝之憂”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出材料讓學生自主分析思考,如遇到了何種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評價措施的影響等,在層層深入的提問中有效推動歷史課堂順利進行。
二、開展合作探究,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僅僅是學會課本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在教學中盡可能發揮自主能動性,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有效在課堂上開展實踐探究,最終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組織“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一節活動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分學習小組探究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等不同節日的起源,探究各個節日對社會活動的推動作用,在有效探究中對比西方節日,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派小組代表發言,在有效的節日探究中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演變,提高文化素養,在搜集相關資料的整理歸納中提高學生溝通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學習能力。
三、穿插史料教學,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史料時我們了解和認識歷史的重要來源,也是有效研究歷史知識、獲取歷史知識的有效依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史料開展教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特色。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史料有效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認識和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中落實時空觀念,提升歷史綜合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內容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和網絡資源中查閱到的相關補充史料進行授課,如在教學“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章內容時,為了充分反映人類文明史演進的宏大視角,教師可以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內容契合本國人民的抗爭連成一線共同推進授課。這樣,在有效的史料輔助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史實,并且在歷史學科經緯線的構建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
四、滲透情感教育,提升學生人文思想
作為初中德育滲透的主要課程,歷史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增強學生文化認同的重要陣地。在立德樹人的新課改理念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初中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積極挖掘歷史學科中的情感因素,在有效滲透中堅定初中學生的精神信仰,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如,教師可以在日常傳授歷史基礎知識時將其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傳授給學生。在教學“中國古代史”相關的文化社會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特定時期的豐富圖片,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引導學生傳承文化,踐行中華文明。又如,教師還可以利用實踐活動有效滲透情感教育,比如通過各種節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引導學生在參觀中感受濃厚的歷史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國奉獻的責任擔當意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既想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積極自主性,又想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就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創新一些心得方案和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思維,促進歷史課堂有效推進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曾治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構建歷史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11.
[2]王景昆.談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195-19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