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冬鈴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保險服務于城鎮化發展是保險業的重要使命。保險具備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功能,在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損失補償、輔助社會風險管理和保障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等方面具有優勢。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保險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保險;湖南省;新型城鎮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048-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42;F299.2 ? ? ? ?文獻標志碼:A
1 ?中國保險業發展現狀
1.1 ?原保險保費收入
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8 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 755.69億元,同比增長11.52%;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 260.87億元,同比增長0.85%。
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 770.08億元,同比增長9.51%;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 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 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 075.55億元,同比增長19.33%。
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 034.38億元,同比增長8.85%;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72.65億元,同比增長19.54%。另外,人身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8 286.58億元,同比增長30.24%。
1.2 ?賠款和給付支出
2018年賠款和給付支出12 297.87億元,同比增長9.99%。產險業務賠款5 897.32億元,同比增長15.92%;壽險業務給付4 388.52億元,同比下降4.07%;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1 744.34億元,同比增長34.72%;意外險業務賠款267.70億元,同比增長19.68%。
1.3 ?總資產
2018年總資產183 308.92億元,較年初增長9.45%;凈資產20 154.41億元,較年初增長6.95%。
產險公司總資產23 484.85億元,較年初下降5.92%;人身險公司總資產146 087.48億元,較年初增長10.5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3 649.79億元,較年初增長15.87%;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557.34億元,較年初增長13.41%。
2 ?湖南省保險業發展情況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保費收入雖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減緩,財險占比逐年下降,轉向人身保險,新型壽險占比較大。
全國范圍內健康險逐年回落,意外險逐年增加,但湖南省情況略有不同。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近3年湖南省健康險穩中有增,意外險保持平穩。分析湖南省保險業經營數據可知,湖南省保險業發展應進一步解決市場供給與社會經濟需求、市場潛力與險種結構、新產品創新與資本市場等之間存在的矛盾,繼續深化保險業結構調整,推動保險保障轉型,加強市場行為監管,構建銀保系統性風險監管機制。
3 ?保險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存在差距
3.1 ?不能滿足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
目前,中國保險產品還不夠豐富,保險服務水平不高,存在重銷售、輕服務的現象。人民群眾普遍反映的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有所緩解,但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1]。
3.2 ?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不足
2017年中國GDP世界排名第2位,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2位。保險密度世界平均為649.8美元,中國為384美元,世界排名46位。保險深度世界平均為6.13%,中國為4.57%,世界排名36位。
面對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巨大保險保障需求,中國保險業的業務結構還不合理。從人身保險業務看,風險保障型業務和長期壽險業務占比不高。從財產保險業務看,車險業務占比過高,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保險業務占比較低,制約了保險業服務城鎮化作用的發揮[2]。
3.3 ?體制機制改革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
中國保險業起步晚、基礎差,市場發育比較緩慢。隨著保險公司改制上市,中國保險業經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部分保險公司還存在內控制度不完備、風險管控水平不高,內控執行力不強等問題,體制機制與服務城鎮化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國保險業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創新思路不寬,沒有充分認識到保險經營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創新可能。創新機制不活,創新活動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和利益保障機制。以保險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保險創新機制尚未建立起來[3]。
3.4 ?商業保險政策引導和支持不足
長期以來,受傳統體制和觀念影響,中國保險知識普及程度較低、忽視對風險意識的教育宣傳,全社會運用保險機制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意識不高,企業和個人參加保險的意愿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的轉化,也是制約保險業更好地服務城鎮化的一個重要因素[4]。
保險是支持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方式,需要國家和政府給予一些政策支持。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杠桿和財政支持,撬動和刺激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業務發展。利用市場化的保險機制,更好地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城鄉統籌發展以及災害事故風險問題,加強對城鎮化進程的風險管理,提高城市發展質量。
4 ?湖南省保險業助力區域新型城鎮化推進
4.1 ?保險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湖南省保險業圍繞深化改革、防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3大任務,做好彌補短板、強化監管、治理亂象、防范風險等各項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促進保險市場平穩較快發展。
2018年1—9月,湖南省保險業共提供財產和人身風險保險保障62.85萬億元。產險公司承擔風險保障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8.05%,賠付支出149.25億元,同比增長16.92%。出口信用保險支持59家企業獲得銀行融資25.67億元,短期綜合險融資承保額達32.11億元,支付賠款1.13億元。人身險公司為2.07億人次、3 831.73萬筆保單提供保險金額共計26.65萬億元,賠款支出和死傷醫療給付等保障功能賠付支出39.19億元。
2019年等一季度,湖南省壽險保單質押貸款余額121.2億元,同比增長36.5%,凈增加額7.08億元。短期出口信用險承保額69.24億元,短期綜合險融資承保額7.23億元,支持企業獲得銀行融資5.78億元。為43家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保證保險保障3.66億元。保險業代收車船稅6.62億元。安全生產、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責任險,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6萬億元,支付賠款2.07億元,同比增長33.74%。
4.2 ?新型城鎮化推進帶來機遇和挑戰
縱觀國際經驗,一個國家保險業發達程度與其城鎮化水平密切相關,城鎮化能夠提升保險發展空間。首先,隨著城鎮化逐步推進,農村居民逐漸轉變成為城鎮居民。以前以血緣及土地形成的共保體瀕臨瓦解,保障需求依賴商業契約實現,商業保險成為滿足居民保障需求的新選擇。其次,城鎮化帶動居民收入增長,推動居民財富積累,提高了城鎮居民對商業保險和理財的需求,有利于維持居民生活質量及保證財產安全[5]。
過去30年,中國城鎮化進程以世所罕見的速度推進。中國城鎮化水平從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1年的51.27%,平均每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國內保險發展史表明,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保險密度提升5個百分點。若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上升至60%,壽險市場將擴大85%。
近日,中國印發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的部分。按照規劃,中國將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人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為300萬~500萬人的城市要全面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這意味著城鎮化發展注定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主,未來將有95%的城市處于同一起跑線,光明正大地利用落戶制度進行“搶人”,搶到人的將是那些有經濟實力、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大城市會持續進行人口擴張,中小城市則要面對人口流失的現實。城鄉人口流動將進一步加快,中國城鎮化進程將大大提前[6]。湖南省保險業應順勢而為,在產品結構與創新、區域發展不平衡、防范經營風險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保持保險業平穩健康運行。
4.3 ?中部崛起,湖南省承接大灣區溢出效應紅利
中部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速最快和GDP萬億俱樂部創造地區之一。2017年,中部地區6省總GDP約為18萬億,超過中國GDP的20%。在2018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GDP增速排名中,中部6省有4省進入了前10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中部地區產業轉移通道的湖南省,將成為大灣區輻射的前沿陣地。要充分發揮長株潭的集群優勢,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能力,建設好長株潭高新技術經濟圈。
《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指出,長沙市營商環境排名從2017年的第20位躍升到第9位,軟環境表現更是排名中國第2位。長沙市是工程器械之都,擁有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兩大龍頭企業。湖南省保險業在積極擁抱大灣區“溢出效應”紅利的同時,要主動融入大灣區,增加對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建立起多元化可持續的新城市建設資金保障機制,有力支持城市建設。城鎮化和保險相結合,將有機會把長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一個以保險為龍頭帶動新型金融中心發展的中部地區金融保險聚集區,服務優質產業資源,助力城市發展。
4.4 ?以保險為抓手,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可持續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城市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但從總體上看,土地城鎮化速度遠高于人口城鎮化速度。在湖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長沙市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
2018年,長沙市常住人口數量實現新突破,由2008年末的658.56萬人,達到2018年末的815.47萬人,10年間增加約157萬人。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過程中人口數量激增,使居民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問題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多層次、全方位轉變。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健全和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政府社會保障負擔。還需要商業保險提供多樣化的醫療、養老保險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需求,彌補基本社會保險保障能力的不足,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
湖南省保險業通過商業保險在協助政府完善公共服務方面發揮的作用,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保障進城農村人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平等的待遇,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使湖南省保險業實現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的轉變。
5 ?湖南省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設想
5.1 ?保險創新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發展活力
近年來,湖南省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活動,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了重要位置,營商環境改革取得成效。長株潭城市群在工程機械、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等制造產業方面優勢突出,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補性強,可以成為連接廣深港澳科創走廊、承接科創成果轉化和聚集國際高端產業的平臺。湖南省保險業以此為契機,豐富現代金融服務方式,優化湖南省金融結構,發揮保險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保險資金以長期資金為主、持有期長與城鎮化建設的資金需求契合度較好的優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既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也增強了金融體系運行的協調性和穩健性。
5.2 ?健全保險市場化風險管理機制,增強全社會抵御風險的能力
充分加強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協助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效能。充分發揮湖南省保險公司在機構網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優勢,構建市場化的公眾權益保障和矛盾調節新模式。健全貫穿風險預防、損失補償、事故管理、災害救助等全過程的專業化風險管理體系,加強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自然災害風險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
5.3 ?發揮保險業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新型城鎮化是解決城市未來轉型發展中城鄉社會保障的公平問題和實現由二元化向一體化新市民格局轉變的關鍵。湖南省保險業以提高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和滿足城鎮化城鄉居民保障需求為重點進行產品組合,突出城鎮化居民健康、養老等保障服務,彌補農村轉移人口的社會保障缺口,重點解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社會保障問題,努力實現產品多樣化、服務多元化,承載好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歷史使命。
5.4 ?保險業面臨著新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
保險業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客戶體驗和提升服務質量。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于創建與客戶之間的緊密關系。各類傳感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應用,使保險公司可以更加主動地對風險進行偵測、干預和防范。一些可穿戴設備被整合到健康保險業務中,實現了健康監測和預警管理。使用物聯網技術,在地面傳感器、空中監測和衛星圖像等設備生成集成實時數據,可以降低財物損失和控制農作物損害風險。
在新技術革命下,湖南省保險業要打造創新型保險公司,突破行業壁壘,參與跨越健康、農業、財富管理、財務管理等領域的綠色商業生態圈。以全面了解客戶期望和需求為起點,提供涵蓋健康保險、退休保障和繼承規劃等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林志生.論保險業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J].福建金融,2013(9):23-26.
[2]趙國輝.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的作用和路徑思考[J].中國保險,2013(10):16-18.
[3]王祖繼.新型城鎮化中的保險服務[J].中國金融,2014(2):9-11.
[4]石曉軍,郭金龍.城鎮化視野下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若干思考[J].保險研究,2013(8):13-18.
[5]丁靜.新生代農民工“半市民化”的根源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3(2):33-36.
[6]高嵩.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迎來新機遇[N].中國保險報,2014-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