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偉
摘 要:小學低段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目標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說,想方設法提升孩子的數學興趣很是關鍵,另外,還要引導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讓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為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的高效實施奠定下堅實基礎。本文特意對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做了如下總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提供幫助,繼而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法;研究;分析
引言
傳統教學中教師總用“灌輸指導”辦法,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樣、那樣的學習任務,根本不考慮現實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授課手段的更新、引導方向的調整等。學生數學思維并不活躍,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就十分有限。他們抵觸學習,更加厭惡數學,又何談核心素養的形成及發展呢?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全心全意服務于低段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能在特定情境中發現數學的魅力,才會實現個性化的成長。
一、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數學的基礎知識、相關概念、定理法則等內容,如果讓學生直接理解的話,他們是不可能全部弄懂并且形成長久記憶的。數學教師既有“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就必須堅持著以生為本原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創設有效情境,更好的幫助學生準確運算,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1]。另外要融合趣味元素,啟發學生思維創新力的同時擴大他們的想象空間,確保每位可塑之才都能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經過實踐的檢驗和理論的驗證,數學情境越真實,學生興趣就越濃,他們雖然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個體差異化明顯,但是,慢慢掌握的學習技能依然為重點難點的分析提供了幫助,核心素養初步形成,學習效果將被優化。如教學《表內乘法》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道題目:“游樂場中的小火車有5節車廂,每節車廂可以乘坐2名小朋友,那么這輛小火車一共可以乘坐多少名小朋友呢?”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游樂場中的相應圖片,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進來,研究這道題目的計算思路。當學生對乘法運算法則有了初步認識以后,教師可以繼續拋出新的乘法類型題目,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乘法的意義,實現計算技能的不斷提升。
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有經驗的數學教師,不會強制學生理解概念、問題運算,而是會給學生結合實際解決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先養成適合自己的解題習慣,再在“數學即生活”意識的引領下,一邊豐富認知,一邊理性思考。如數學課上組織學生參與購物活動:學生商店里,一支鋼筆10元,一支鉛筆2元,一塊橡皮1元,一個筆記本2.5元,請問這些物品應付多少錢?小紅同學給了老板5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啟發學生感悟生活、數學實踐的意識,將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延伸到了現實中,課堂因此煥發活力,師生關系還很和諧。只要按照各個要素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及綜合能力,他們真正學好基礎知識就指日可待了。
三、組織數學游戲活動
教師要通過組織各種數學游戲活動延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客觀掌握存在于數學中的內在客觀規律、性質與聯系。為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該做到游戲形象化和具體化,將原本抽象的、難于理解的數學思維變簡單[2]。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教師不妨利用教室講臺為學生創設情景組織開展有趣的“公共汽車”小游戲,其中學生專門扮演乘客。在游戲中不斷有學生上車下車,教師希望其他學生能夠計算出上車下車后公交車上剩下幾個人,鍛煉學生的加減法即時運算能力。而在《認識鐘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也用心設置了“撥鐘表比賽”小游戲,教師親自固定比賽時間而學生兩兩一組,其中一人隨意說出任何時刻,另外一名學生按照所說出的時刻撥鐘表,看哪一組學生配合的好,操作的快。總而言之,教師就要不斷開洞腦筋創設各種教學游戲,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也同時開洞腦筋、積極參與、快速融入游戲教學情境中并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培養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善于調用信息技術
在這個信息時代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整合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一方面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打消學生的認知顧慮,使學生有機會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增加課堂的教學實效,真正實現數學的動態化教學。信息技術的使用應包括課內環節和課外環節。比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和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群組,組織學生在網絡平臺中共同學習,交流數學學習的心得并探討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課外時間,教師可以在群組內發布有關數學內容的鏈接或者文檔等,讓學生通過熟練的計算機操作來鞏固自己的學習。
五、注重創新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也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3]。比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評價,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激勵評價、鼓勵評價作為主要評價方法,就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成果等展開綜合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被重視。再如,教師嘗試放手以后,專門設置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自我與他人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自我分析、檢討以及客觀看待他人的習慣,切實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充分把握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立足課堂和教材,細節性的教授學生自主探究以及獨立思考的學習技能,并且可以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導入特色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情感體驗。針對他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說,必須建立長期發展的觀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數學教育才有可能迎來絢麗美好的新明天。
參考文獻
[1]宋慶.小學低段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J].數學通報,2019(11)114-115.
[2]王欣欣.低段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19(04)56-57.
[3]鄭迦文.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價值體現[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