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棟 江連敏
[摘要]通過分析國內外智力資本相關文獻,發現智力資本內涵、構成及其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難點及困擾。結合企業生命周期,探討智力資本要素動態組合后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并從企業發展階段的角度,探討智力資本要素開發方向,基于此,結合當前我國的宏觀環境提出智力資本研究的內在發展趨勢與外在發展趨勢。
[關鍵詞]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994(2019)01-0062-5
中美貿易戰、中興被制裁等事件提示我們,提升企業不可替代性、培養高技術人才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急需考慮如何減弱對外依賴性、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并加大研發中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等的投入。其中人力資本、創新資本的開發是智力資本開發的重要內容,且智力資本開發能顯著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因而有必要對智力資本進行深入探討。
一、文獻綜述
早年智力資本研究傾向于其內涵、結構及測量方面,近幾年則傾向于從多角度探討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大多傾向于智力資本會對績效產生積極影響,但是有關兩者間的作用機制還未達成一致。智力資本構成要素難以定量,而且其與企業價值之間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一系列研究結果于實踐中的運用還未得到發展。因此,本文認為若將智力資本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標準,這一工具并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一)智力資本內涵研究
經濟發展離不開非物質資源的驅動,在新經濟形態下,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更能推動研究者探討這些非物質資源,自1969年約翰·加爾布雷斯提出智力資本概念后,智力資本的研究內容如雨后春筍般進入大眾視野。加爾布雷斯認為智力資本是有效利用知識的動態過程,但至今智力資本定義還未達成一致,主要分為三個派系,詳見表1。
(二)智力資本結構研究
目前已有智力資本結構主要有三種:二元結構、三元結構及多元結構。Roos和Petty等是智力資本二元結構的支持者,他們認為智力資本由兩部分組成,認可度較高的觀點為智力資本由人力資本與組織資本(結構資本)構成,著名的Skandia價值模型就是以二元結構為基礎進行劃分的。二元結構劃分的主要依據為資本是否具有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是人本身具有的資源,另一方面是人與組織或者外部環境結合后形成的資源。
Sveiby、Bontis、趙罡等都是三元結構的支持者,認可度較高的觀點為智力資本由人力資本、組織資本(結構資本)和關系資本(客戶資本)構成,即著名的智力資本H-S-C結構,該結構是在二元結構基礎上強調外部關系網絡所得。根據Joia的二元分類法,關系資本是第三層要素,而三元結構把關系資本上升為第二層要素,主要是源于對企業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差異的研究。三元結構下智力資本分化已初步完成,但智力資本的實際運用,還需進一步探討其構成要素的作用機制。
多元結構代表人物有Brooking、Mouritsen等、Bassi等,大家對智力資本結構的認知各不相同。多元結構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環境、不同流派下各構成要素包含關系的確定,在當前我國大環境下,創新資本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不同環境背景下對智力資本多元結構的研究具有明顯的實踐意義,可以指導智力資本開發的重點方向。
(三)智力資本內涵及結構研究的困擾
智力資本意義及劃分結構的研究至今未達成統一,究其原因,本文認為是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研究者需考慮的因素變多,各因素的重要性也在不斷變化。但由于非物質資源在新經濟環境下對于提升企業價值、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智力資本必將走向工具化。目前的智力資本概念過于籠統,與其他領域研究的區分不夠清晰,因此需要界定智力資本的邊界。此外,智力資本結構的研究不應局限于某一維度的劃分,無論是二元、三元抑或多元結構,在智力資本定義范圍內,一些對企業有重要影響作用的因素都需要研究者的進一步探討,如創新要素、經濟金融化要素、人工智能要素等。
二、智力資本影響企業績效的研究進展與困擾
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的研究是凸顯智力資本實踐意義的重要支撐,也是智力資本作用機理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Bontis基于二元結構得出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此后其他研究者引入行業、發展階段等因素進行進一步探討。
(一)智力資本各要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1.靜態視角。
(1)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方面,波士頓經驗曲線已證實員工高工作經驗與高工作績效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員工工作態度與企業價值觀的匹配使得工作更順暢,從而影響企業績效。因此,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且在知識密集型企業中更顯著。
(2)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結構資本是人力資本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處于內部組織結構框架之中,包含組織戰略、結構、文化、流程等。建立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關系、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提升組織運作靈活性、建立健全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等都有助于提升企業績效。初創期企業結構資本較弱,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大。處于衰退期的企業需化繁為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但成長期及成熟期的企業,結構資本對企業的發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呈現積極影響。
(3)關系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狹義關系資本是指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銀行機構、政府機構、客戶、供應商等都與企業經營相關,良好的關系資本在一定時期對企業績效有積極的影響。
2.動態視角。
(1)人力資本與結構資本交叉作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見圖1)。企業中結構資本是使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相結合的基礎框架,而人力資本是結構資本的基礎。Bontis研究發現,結構資本與人力資本呈正相關關系。在初創期人力資本與結構資本的交叉作用對企業績效有積極影響,且相互促進;在成長期這種正向作用不斷增強,于成熟期達到最大值;在衰退期伴隨著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的消極影響,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積極影響減弱,但兩者作用和為積極還是消極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2)結構資本及關系資本交叉作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見圖2)。結構資本對關系資本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催化功能,且結構資本是使關系資本利我化的基礎,關系資本借助結構資本對企業產生相應的作用。關系資本在企業成長期及成熟期對企業績效的作用尤為顯著。因此,在衰退期之前兩者對企業績效是共同正向影響作用且相互促進。而在衰退期,由于結構資本的消極影響,兩者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3)人力資本及關系資本交叉作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見圖3)。脫離人力資本的關系資本無法發揮其效能。人力資本對通過關系資本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轉換成對企業有利的產出。例如通過與銀行之間良好的關系基礎獲得貸款,幫助企業順利生產經營。因此,依托人力資本的關系資本在企業各個發展階段都對企業績效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智力資本影響企業績效的研究困擾
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企業價值)之間的作用機理是智力資本探討的重點,但因兩者之間受到多種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研究的動態性與多維性較為強烈,具體關系如圖4所示。目前已有研究中關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企業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探討較為頻繁,但因企業面臨內外部環境的多樣性,各研究結果出現了一些差異。現有研究大多是實證研究,數據來源一方面是企業公開的財務報表,另一方面是通過問卷的形式獲得,但對于初創企業,因數據的難獲取性,研究尚未取得進展。而相對于前兩個因素來說,企業規模這一影響因素并未被眾多研究者所關注。因此本文認為,關于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研究,難點在于弄清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企業規模等影響因素下其作用機理。
三、智力資本評價、開發的研究現狀及困擾
(一)智力資本評價研究
精確、全面、環境適宜的評價模型及評價指標是智力資本研究的基礎,智力資本評價的實踐意義之一在于找出與標桿企業之間的差距,進而縮小差距,提升企業價值。已有的評價模型大多以智力資本作用及結構為研究點,劃分為宏觀及微觀兩個方面。Skandia模型立足于宏觀角度分析企業成功的原因,從財務、客戶、人力資本、流程資本、關系資本幾個方面劃分出164個相關指標。平衡計分卡引入績效考核四個方面的內容,立足于企業價值方向,其劃分邏輯性較好,但其中對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的內容涉及較少。經濟增加值(EVA)模型、無形資產計算值法(CIA)、智力增值系數法等都是基于宏觀角度評價智力資本,其中EVA模型因其指標的定量性及數據易獲取性,使得眾多學者基于此進行實證研究。整體上宏觀角度的智力資本評價模型缺少對環境要素的把控。
微觀角度的智力資本評價模型也層出不窮。Rodov根據智力資本三元結構得出包含25個指標的四葉草模型,其特點是探討了智力資本構成要素的交叉領域。萬希同樣基于三元結構得出15個評價指標,其特點是較關注人力資本。周明霞立足于三元結構得出包含13個指標的高技術企業智力資本評價模型。整體來說,微觀角度的智力資本評價模型缺少對智力資本構成要素的交叉研究。
(二)智力資本開發探討
實踐導向下智力資本的研究重點在于智力資本開發,通過智力資本開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面臨多變的外部環境時能從容應對。根據現有研究內容,對不同發展階段下企業智力資本開發內容進行描述,認為智力資本開發應該貫穿企業的整個發展歷程,但在不同發展階段智力資本開發內容應有所側重,具體見表2。
(三)智力資本評價及開發的研究困惑
智力資本評價主要是管理會計范疇,而智力資本開發則與戰略管理、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有關。這兩類學科之間的認定標準及管理標準存在差異,是智力資本評價與開發研究的難點之一,具備這兩個方向的知識對智力資本研究具有較大幫助。
四、智力資本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外在發展趨勢
一方面,“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明確了研發經費比重及專利數的提升額度,這兩點都離不開人力資本的貢獻,而人力資本作用的體現又離不開結構資本、關系資本、創新資本等的共同作用。智力資本各要素與企業價值之間的作用機理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企業人力資本如何轉變為結構資本,以及人力資本中個人關系網絡如何成為企業的關系資本、個人創新能力如何轉化為企業創新資本等,都需進一步明確。尤其是現今人力資本開發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為與智力資本開發研究相結合,需進一步探討其與智力資本開發之間的關系及差異,這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另一方面,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企業人員數量、質量、結構,以及內外組織結構、關系的運用等方面都隨周期波動規律性而發生改變,通過對反周期運作的研究,可使企業全力應對波峰,從容應對波谷。因此,研究智力資本中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的反周期運作,可以幫助企業在行業周期的波動下穩步向前發展。
(二)內在發展趨勢
對智力資本開發機理的研究離不開實證數據的支撐,現有研究的數據來源分別為財報及問卷,但是這些數據的獲取及處理方式的準確性還需進一步探討。與此同時,關系資本與結構資本難以定量的特征給數據的獲取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討論智力資本評價指標的量化分析,使智力資本的評價更為準確。此外,智力資本評價模型本地化亦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現今認可度較高的智力資本模型評價來源于國外,針對我國大環境背景下的智力資本評價模型還未得到進一步發展。智力資本評價模型的不成熟,也是阻礙智力資本開發與實踐運用的因素之一。智力資本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各種影響因素的干擾,因而在探討智力資本評價模型時應重點關注外在條件的變化,如企業生命周期、企業規模、行業等因素。
智力資本發展目的在于其研究的實踐導向,智力資本研究的驅動或支撐材料為:①財務管理或者管理會計領域;②戰略管理領域,特別是資源學派,其目的是啟發企業在戰略管理創新中發現稀缺資源;③知識管理領域,探討的是企業流程優化或再造、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這三個領域是互相影響的,只有智力資本能夠量化,不同企業、產業之間才具有可比性,其實踐應用的價值才更為直接。戰略管理領域、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能夠揭示價值貢獻的機理,也能為智力資本價值提供更為合理、科學的依據。目前上述兩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面臨較大的困擾。實踐中經濟發展的驅動來源于新經濟形態對于非物質資源的重現與資本市場交易的驅動,因此智力資本必然會受到持續關注,也一定會有更簡潔的工具和突破性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