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14—01
語文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性格特點,并圍繞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且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成為一道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下面,筆者就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巧借多媒體,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小學生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同時他們也易于接受新奇的事物。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教師很難給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直觀的教學情境,也就使得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有利也有弊,教師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度,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與認知方式,這樣才能深化理解知識,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厭學的情緒,確保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枯燥變?yōu)橛腥ぃo為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且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以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文章為例,筆者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感受南沙群島的美景:清清的海水、藍色的天空、金色的海灘,各種顏色的海藻悠閑地舞蹈著,很多小魚兒你追我趕……在觀看這些美景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課堂中,學習的熱情也被點燃。之后筆者再帶領學生一起進入到文章的學習中,整個課堂都煥發(fā)了無窮的活力。
二、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1.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分層讀書法。分層讀書法顧名思義主要指通讀字詞、讀知大意、讀解疑惑。這三種讀法在不同年級側重點也不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主要側重點在通讀字詞,中年級在于讀知大意,高年級在于讀解疑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與寫字,這也是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對學生的閱讀要求是能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能復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語言與生動形象……因此,對中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文章大意,體會課文關鍵詞句表達的作用。閱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心讀書并獲得個體體驗與獨特感受的過程,也是生生、師生、生本對話、思維碰撞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構建,促進學生學會表達與閱讀的過程。因此,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若只是提出疑問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內心的疑惑。2.分層練習。教師可以將同一層次水平的學生分成一組,且在課堂上針對各個小組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作業(yè),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提高,這也是落實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學原則。
三、豐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教學方法多樣化與課外實踐活動的融合,這樣才能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并豐富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感興趣的文章改編成故事或者課本劇,并且以表演的方式將文章內容演繹出來。以教學《負荊請罪》這篇文章為例,筆者在課堂上先將學生分組,之后由小組討論并變成課本劇,之后再由各個小組分別上臺表演。各個小組演繹完畢后,評選出最佳的表演獎。在此課堂上,學生們在演繹的過程中將課本的劇情還原,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高,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與組織能力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并且以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為基礎,充分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方法,并豐富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一定能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也促進語文學科深化改革。 (本文系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DX[2018]GHB030)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