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林清
摘 要: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海外布局戰略以開拓國際市場,助推中國經濟走出去。近年來,隨著海外并購浪潮越來越熱,海外并購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文章在分析了當前海外并購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試著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境外并購;現狀;問題;對策建議
一、境外并購的動因分析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市場和技術等要素,當這些要素中的某個要素或者多個要素受到限制時,企業會考慮從外部獲取。境內并購是企業在國內做大做強過程中通用發展模式,當企業具備一定實力,在國內已通過并購實現大規模的市場占有時,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和更優質的資源和技術,會考慮并購海外的一些企業來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具體分析來看,企業境外并購的動因可歸為三類,其一是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的浪潮來襲,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面對更大的國際市場競爭,企業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有的企業是出于主動來進行海外并購拓展市場,有的企業是迫于嚴峻的市場競爭而被動地進行海外并購,否則便面臨生存危機。其二是為了獲取優質的資源和技術,初期海外并購主要集中在一些資源能源類的行業,如今并購行業多為一些技術類的高端價值鏈產業,企業通過境外并購可以獲得國外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其三是國家政策的引導,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國家鼓勵企業產品輸出海外,提升自身競爭力。通過海外并購來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已成為企業發展贏得國際市場進程中重要的一環。
二、境外并購的現狀分析
1.境外并購的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境外并購的發展經歷了從改革開放的萌芽階段到加入世貿組織的持續發展階段,在2007年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海外并購進入蓬勃發展階段。隨著2012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勢頭越來越猛,2013年海外并購總額為680億美元,到2016年已實現逾3倍的漲幅達到2209億美元,已成為全球海外并購規模最大的國家。
2.民營企業成為境外并購的主力軍
據近年來的并購數據顯示,海外并購中民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究其原因可知,其一,民營企業有著清晰的產權結構,有創新力,富有活力,更容易贏得海外市場的青睞。其二,近年來,由于“中國威脅論”的誤導,海外一些國家對于國有企業的海外并購一直抱著懷疑的態度,民營企業相較于國有企業來說更容易通過國外的資格審查。
3.海外并購行業布局多元化
過去我國的企業海外并購多集中于國有企業的資源能源企業,在制造業等高端領域涉及較少。近年來,隨著海外并購規模的持續擴大,我國企業的境外并購逐漸向高價值產業鏈發展,逐步延伸到了高端制造、醫療、金融、高端服務業等領域,實現了并購行業布局多元化。
4.海外并購格局固定化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目的地大致可分為兩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美發達經濟體。比較分析兩者可得知其并購格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境外并購多是一些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礦產能源類的行業,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境外并購多是集中在科技、醫療高端零售行業,并購格局已大致固定化。
三、我國企業境外并購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我國企業跨境并購經驗不足
在我國跨國并購業務蓬勃發展之前,歐美國家已經歷了5次大規模的并購浪潮,而我國并沒有置身其中,一直扮演著旁觀者角色,因此相對來講,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經驗略顯不足。具體體現為,其一,跨境并購需要擁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環境的專業人才,我國缺乏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和成熟的中介機構。其二,企業境外并購的審批手續復雜,境外并購相對于境外并購來說,審批手續更嚴格更復雜,要經過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層層審核和審批,要相當長的一段等待期,而境外并購的機會通常是稍縱即逝的,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境外并購的潛在機會成本。
2.我國企業境外并購定價不合理
對境外被并購企業進行價值評估進而確定并購定價,而并購定價又是境外并購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著境外并購業務的成敗與否。由于我國企業在進行境外并購時缺乏專業的人才與機構對被并購企業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往往還沒有對被并購企業掌握充分的信息便草草定價,沒有充分考慮被并購企業的未來經營情況和預計業績表現。在過高估計目標企業的價值時,往往會產生大額的商譽,給后續的經營帶來風險和隱患。
3.我國企業境外并購融資困難
企業進行外延式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供給,通常可選的資金來源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即企業內部留存資金,風險小,資金成本低,但受限于企業規模和盈利的限制,金額通常較小,對企業進行并購業務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外部融資即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發行普通股股份等方式進行資金籌集,風險較大,資金成本較高。企業進行并購業務大多考慮采用外部融資的方式,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尚不完善,國家對于境外并購融資又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企業在進行外部融資時遇到很多阻礙,限制條款較多,等待時間較長,對企業融資帶來很多困難。
4.我國企業境外并購面臨政治風險與文化沖突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尋求新的發展機遇,但國際上有部分國家煽動“中國威脅論”的謬論,致使很多國內企業在進行境外并購時遭到了很多政治因素的阻撓,使境外并購不能順利實施。由于跨國經營,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因此不可避免地會有文化沖突的情況,具體表現為企業高管受自身民族文化的影響很難調整思維進而適應國際背景下的并購管理后續工作、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在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會由于之前工作模式的不同產生沖突,這些都給企業的融合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四、針對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的對策建議
1.提高并購專業能力
針對我國企業跨境并購存在的經驗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的現狀,要基于現狀有意識地培養擁有國際視野的專業化人才,建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長效機制,為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開辟通道。在空間上可以從文化背景差異較小的東亞地區開展并購業務,積極探索跨境并購的經驗,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入國際環境,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
2.充分了解價值評估信息
我國企業在進行境外并購時往往過高的對標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掌握不夠充分。由于對海外市場不夠了解,對市場中的風險要素考慮不充分,沒有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對標的企業未來協同效應進行合理的預估和精確的計量。因此,在對標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要積極尋找充分信息,以防止出現因信息不對稱造成溢價并購而帶來決策失誤。
3.完善境外并購融資方式
基于我國企業跨境并購存在的融資困難的現狀,要健全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促進我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能健康協調發展,完善資本市場中企業發債、發股融資的手續審核。其二是要完善有關企業海外并購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加強對企業海外并購融資的支持力度,避免我國企業在跨境并購時陷入融資困境。
4.整合跨境并購出現的文化沖突
面對跨境并購可能出現的文化沖突,要分別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來進行整合。企業應在福利待遇、工作環境、晉升機制等方面給予員工物質方面的保障,建立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統一化的規范,樹立自己的企業文化。跨境并購出現整合沖突是正常現象,這三方面的整合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要對沖突有充分認識的了解,積極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解決。
綜上所述,境外并購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經濟全球化,企業有機會拓展國際市場贏得市場競爭,但其中又有諸多不確定性問題,譬如企業缺乏境外并購的相關經驗,沒有相應的專業化人才、并購融資中存在融資的難題、并購重組后還要面對一系列的資源整合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企業應該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保證跨境并購能順利進行,加快國際化步伐。
參考文獻:
[1]申詩展.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的風險分析與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1):67-68.
[2]杭東霞.上市公司跨境并購要點梳理[J].中國外匯,2018(08):20-21.
[3]李偉.企業跨國并購問題研究總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8(30):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