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目的:研究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在中孕引產中的療效。方法:選擇中孕引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對象,并采用“電腦隨機法”將100例中孕引產患者進行分組,主要包括兩組,其中觀察組、實施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療;對照組、實施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治療,分析兩組引產效果、術中及術后情況、月經恢復情況以及疼痛程度。結果: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引產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用藥至宮縮時間、引產時間、產后出血天數均短于對照組、產后2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復潮時間(35.21±1.02)d、經期持續時間(6.02±1.02)d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在中孕引產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關鍵詞】: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米非司酮;口服;中孕引產
【中圖分類號】R71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中孕引產主要指在女性妊娠中期(即13周-27周)采用人工方式終止妊娠。目前臨床通常以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方式引產,但該種方式存在治療時間長、產后出血量大、胎盤胎膜殘留率高等不足,故此導致其使用受到限制[1]。本文通過分析兩組中孕引產患者的各項情況,總結其治療效果,具體見下文描述。
1 資料/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孕引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或研究病人,分組原則為“隨機方式”,分為50例觀察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
納入標準:①妊娠時間在13周-27周,且具有明確引產指征。②所有患者均同意引產,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各項臨床資料完善。④經B超檢查明確為宮內單胎妊娠。⑤各項臨床檢查結果均無異常。
排除標準:①存在較多嚴重疾病,比如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等。②伴有宮頸功能異常者。③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④存在多種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腎功能和心功能疾病。⑤配合度較差,影響研究順利進行。
觀察組50例中孕引產患者年齡值在22歲至39歲,平均為(30.51±1.54)歲。
對照組50例中孕引產患者年齡值在23歲至39歲,平均為(31.21±1.41)歲。
將2組中孕引產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進行對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可比性成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實施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引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3728,2010-07-12;生產單位:黑龍江惠美佳制藥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0.1%),采用腰穿針在患者腹部注射位點實施羊膜腔穿刺,將100mg依沙吖啶注入。
1.2.2 觀察組方法
實施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引產,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米非司酮(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673,2010-06-18;生產單位: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5mg)用法用量為每日2次,每次50mg,共治療3天。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對照組兩組中孕引產患者引產效果、術中及術后情況、月經恢復情況以及疼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指標中引產效果、術中及術后情況、月經恢復情況以及疼痛程度數據存在差異,用P<0.05表示;數據無差異,用P>0.05表示,軟件選用SPSS26.0版本進行分析和統計。
2 結果
2.1 對比2組引產效果
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引產效果(完全引產35例,所占比70.00%;不完全引產14例,所占比28.00%;引產失敗1例,所占比2.00%)優于對照組,(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比較兩組術中及術后情況
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用藥至宮縮時間(17.32±1.32)h、引產時間(6.52±1.31)h、產后出血天數(9.55±1.21)d均短于對照組、產后2h出血量(87.32±1.32)mL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2.3 對比2組月經恢復情況
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復潮時間(35.21±1.02)d、經期持續時間(6.02±1.02)d與對照組復潮時間(35.89±1.54)d、經期持續時間(6.12±1.54)d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2.4 對比2組疼痛程度
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疼痛程度(1級32例,所占比64.00%;2級10例,所占比20.00%;3級7例,所占比14.00%;4級1例,所占比2.00%)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中孕引產雖然并非正常的生理過程,但與分娩過程幾乎相似,也是通過宮頸口擴張和子宮收縮完成,故此無論應用哪種引產方式,應以上述生理因素作為基礎[2]。
目前臨床通常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引產,該方式具有諸多優勢,比如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引產成功率高等,為臨床廣泛應用的引產方案。經羊膜腔內注射依沙吖啶,具有安全性高、療效好等特點,但由于中孕引產患者機體內孕激素水平較高,導致子宮平滑肌對宮縮素無敏感性[3]。而依沙吖啶易導致患者宮縮不協調和子宮平滑肌強直性收縮,進而延長引產時間,術后陰道出血量增加,同時增加患者疼痛感。而米非司酮片被認為是引產的首選方案,臨床較多報道已經證實該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米非司酮為一類合成的抗皮質激素和抗孕激素藥物,口服后吸收十分迅速,且具有較長半衰期,能夠競爭性結合孕酮,進而降低機體內孕酮水平,使蛻膜組織出現水腫、出血、剝脫,同時與絨毛膜分離,胚胎以游離方式排出,能夠對滋養細胞的增生產生抑制,促進滋養細胞的凋亡,進而達到終止妊娠的目的。米非司酮主要是通過對妊娠蛻膜組織中前列腺素的代謝產生影響,進而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降解宮頸的膠原纖維,使其能夠溶解,促進宮頸成熟。但服用該藥物時,需充分掌握其禁忌癥和適應癥,對于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肝腎功能損害、甾體腫瘤、糖尿病等人群禁用。用藥過程中應對患者宮縮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米非司酮能夠對孕酮受體產生拮抗作用,同時對宮頸膠原合成產生抑制,促進其降解,由此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活動性,加強宮縮。通過采用上述兩種藥物進行引產,能夠取得較好的引產效果,且安全性高,能夠降低患者產后出血量,縮短引產時間[4]。另外,米非司酮能夠促進孕酮失活,使其子宮肌層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和內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得以提高,同時能夠減弱宮頸膠原組織的合成,增強分解,進而促進宮頸的擴張和軟化,促進宮內容物排出。將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引產,具有諸多優勢,比如引產成功率高、出血少、組織殘留率低、并發癥少、引產時間短等。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引產效果(完全引產35例,所占比70.00%;不完全引產14例,所占比28.00%;引產失敗1例,所占比2.00%)優于對照組,(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用藥至宮縮時間(17.32±1.32)h、引產時間(6.52±1.31)h、產后出血天數(9.55±1.21)d均短于對照組、產后2h出血量(87.32±1.32)mL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復潮時間(35.21±1.02)d、經期持續時間(6.02±1.02)d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中孕引產患者疼痛程度(1級32例,所占比64.00%;2級10例,所占比20.00%;3級7例,所占比14.00%;4級1例,所占比2.00%)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配合米非司酮口服在中孕引產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且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王敏, 薛惠英. 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療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觀察[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8, 33(2):325-329.
徐素君, 陳敏, 陳立新,等. 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在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中的可行性比較[J]. 中國性科學, 2017, 26(1):112-115.
侯成禎, 張雪松, 顧向應. 米非司酮聯合乳酸依沙吖啶妊娠16~27~(+6)周引產效果Meta分析[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8, v.34(6):116-119.
Napolitano,R.,Ghosh,M.,Gillott,D.J. et al.Three-dimension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women after medical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4,33(5):847-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