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威
【摘 要】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房地產業對于降低產業能耗勢在必行。在低碳經濟環境下,房地產企業面臨著許多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經濟對房地產業的影響。然后研究了中國低碳經濟背景下的房地產業,最后對低碳經濟中房地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房地產業;機遇和挑戰;發展方向
一、引言
房地產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要產業。房地產是城市經濟及各項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城市經濟的特征就是集中了各種不同的經濟活動,其主要構成是工業經濟和商業經濟。我國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對住房的需求量很大,并且我國又處在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的時期,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尤其是在低碳經濟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的低碳減排舉措刻不容緩。所謂的低碳經濟是基于低能耗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的、穩定和長期的指導和鼓勵,推動各種節能技術發展,利用最新的科技推動房地產經濟從高能耗、高排放轉為低能耗、低排放。
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1.短時期內會提高房地產業的成本。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房地產業利用低碳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優化生活環境,減少建成空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些措施將使開發商增加開發成本,低碳技術的房地產建筑在租金或價格方面由于通過多種渠道轉嫁到市場的開發成本而明顯高于普通建筑。根據價格越高、需求越低的經濟學原理,消費者對普通建筑的需求由于高昂的成本而大于低碳建筑。
2.長遠來看低碳型房地產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主流產品。隨著技術的進步,建造低碳建筑的成本將下降,使用低碳建筑的成本將會降低。由于規劃的長期制約,普通建筑的建設將會減少,低碳技術的建設將會增加。普通建筑物供應的減少將改變市場的供需,只要普通的建筑物建筑材料供應減少,其成本必將增加。相對而言,使用低碳材料建成的低碳建筑隨著科技的發展其成本會越來越低。對于消費者而言,低碳建筑的經濟效益將顯著提高。從長遠來看,使用低碳技術的建筑物的壽命周期相比普通建筑會更長,新的低碳建筑更加耐用,折舊與損耗更加的低。對投資者而言,毫無疑問,對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投資相較于普通項目投資更有優勢。從長遠來看,由于消費者和投資者雙方都更加偏好低碳建筑,市場主流產品將從普通建筑物轉變為低碳建筑。
三、低碳經濟下房地產企業發展難點
1.我國低碳經濟下的房地產政策和標準尚未完善。中國的低碳經濟測量指標、評估指標尚未成熟,有關的標準尚未出臺。它們都沒有對建筑的碳排放指數有相應的要求,這導致房地產企業中的低碳建筑沒有評判標準。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種成員對低碳標準下的房地產政策了解都不同,一些相關人員可能通過有關渠道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而普通的消費者對低碳建筑沒有什么途徑可以進一步了解。首屆低碳交易發展論壇現場,會議對國內低碳交易政策進行了全面專業的分析,對國家有關低碳經濟政策做了深刻解讀。國家推出《“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有效地解決了氣候變化問題進而推進全國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實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積極響應中國節能協會聯合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要求。這表明國家已經開始注重低碳經濟政策,但是國家對低碳下房地產業的扶持政策并不充分。
2.房地產公司對低碳建筑的創新不夠。一直以來,建筑行業之所以被視為邁向低碳經濟的重要行業,是由于其能耗高、數量大的行業特點。除此之外,相對于重工業企業,建筑行業不但節能減排的成本更低,而且效果也更好。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球總能耗的四成左右被建筑行業所占據,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年年增長。如果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所有的建筑能到達到國家的節能標準,所節約的能源夠供安徽省一年的使用。對于建筑節能來說,采取的收益遠遠大于成本。低碳建筑中的低碳是指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時,減少化石能源在建筑材料、施工建造、設備制造、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內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建筑材料方面最為關鍵,我國目前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就是水泥,這是建筑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生產水泥過程中,在消耗了大量能量的同時,排放出的巨額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采用環境友好型的材料以及技術,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節約自然資源,這應該是房地產企業所需要注意的。新材料的研發是企業在低碳經濟中取得突破的前提。
3.消費者認知與現實的阻力。人們判斷建筑物只注重空間的大小,布局上的合理性,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內在質量。建筑內部的構造才是基石,比如建筑使用的材料,設計單位的設計等級,建筑的保暖防水性能,這些導致建筑物的后期使用,維護耗能存在很大的隱患,老百姓們普遍沒有認識到。不少消費者可能根本沒有低碳消費的意識,他們只注重物質上的享受,認為低碳生活可能還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低碳生活奉行簡約、節約水電、物盡其用的原則。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無不是以追求GDP為中心,形成了盡量生產,盡量消費、盡量廢棄的“高碳”模式,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四、低碳經濟下關于房地產企業發展的建議
1.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政策。國家明確的將節能減排納入到十二五規劃,讓房地產企業有理可依。發展低碳經濟最需要的就是資金與技術,所以國家要對相關產業投入大量的資金,鼓勵他們去創新去創造。國家要引導消費者的行為,讓每個消費者都能清楚明白低碳經濟的內在涵義,進而加速建設過程。為了進一步規范“低碳經濟”在我國的蓬勃發展,發改委已經確定在多地進行低碳建設試點工作。房地產企業應該以國家的低碳經濟政策為核心,深入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改革。國家也應該出臺相應的獎懲措施,鼓勵房地產企業低碳化發展。
2.樹立低碳理念,引領低碳生活。房地產企業應該用切實行動響應低碳生活理念,結合低碳生活常識的普及以深化低碳社會的建設。通過全社會來支持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綠色生活的理念,自覺地學習有關低碳生活的常識,貫徹低碳生活方式。用日常的生活方式積極倡導低碳的生活行為,低碳生活將提高我們對低碳的認識。為了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房地產商只有努力帶領廣大居民積極踐行低碳生活,才能成為低碳生活的引領者,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開始,從所有家庭的居民生活開始,積極倡導“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的低碳生活方式,以期改變傳統消費的方式。通過上述條件,我們將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重點推廣低碳生活技能,引導大多數居民蛻變為低碳生活的創新者。總之,積極探索低碳生活的方式,始終以“低碳生活”的標準進行自我約束和革新,自覺使用新的節能和環保技術。在生活領域學習教授、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新的環保材料。“低碳生活”就是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除了節電節氣,也有不少人投入公益建設,比如植樹造林。今天積極踐行“低碳生活”已經不再是夢想,而是令人向往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活開支,而且還為全球溫室效應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3.合理規劃社區建設,積極使用環保材料。居住區空間布局的合理化和科學化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的,既有建筑與環境,又有現實與適當的結合。住宅區的功能區域應妥善安排,層次分明,布局結構獨特。住宅區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結合應突出我國的文化內涵。住宅的主題應盡量使用簡約風格,這種設計風格能節約很多建筑材料。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現在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資金富余,所以在買房裝修這一塊基本上選擇的是奢侈裝修,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實用性才是第一位。家具的選擇應該強調其實用性,線條簡約流暢,空間通透明亮,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樣的設計既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節約建筑材料也能減少裝修成本。出于節約能源的理念,房地產商應注意對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可以讓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既降低了建筑成本也可以讓自然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美化住宅景觀系統,營造“景觀”。“山水小區”不是一個簡單的住宅群加山水。其內涵主要是科學運用原始景觀,適當創造人工景觀,使園林居住,生態美麗,實現多年生葉綠,四季盛開,開門看綠,賞心悅目。通過對交通道路實行合理的分流減少對居民居住的影響。從某種程度而言,居民區的交通道路不僅應該滿足居民便利進出的基本需求,更應該滿足救護和消防對道路交通的硬性條件要求,保證居民在出行方面不會受到干擾,確保舒適安寧的居住條件,以營造安全,便利的居住環境。舒適多層次的條件要求住宅道路系統應該有明確的分級和清晰的結構。它必須與城市公共系統相連,保證交通的便利性。使用的建筑材料也特別重要,現代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一般而言新房裝修后,會有大量包括甲醛和苯類化合物在內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家具材料以及油漆油料中揮發出來。所以大家都會做通風換氣處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材料,企業應該多去研發新的高科技材料,生產出對人體無害的建筑材料。房地產商在選料時應盡可能地選用可回收可再生的環保材料,如水性涂料,水性面板,水性壁紙等,可以防止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這些都是房地產公司應該考慮的問題。
五、結語
總之,低碳經濟時代即將來臨,這是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低碳經濟更加嚴格的限制條件下,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房地產業思維模式已經難以生存。我們可以預見,隨著低碳經濟在我國不斷深入的發展,勢必會在房地產行業有一場硬仗要打,必然會引發房地產行業的技術性革命。從低碳經濟的視閾出發,令建筑物能夠有效地節約能源,減少日常使用過程中的污染排放,積極向行業標準靠攏甚至上浮,這些都是房地產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的趨勢下的自我救贖,也是應對低碳經濟挑戰的首要條件,更是義不容辭的行業責任。這也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戴川.低碳經濟下關于房地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2.15.
[2]鄭華,張濤,黃有亮,陳德軍.低碳經濟背景下房地產企業的發展策略[J].建筑經濟,2010.(07)
[3]喻燕,盧新海.中國低碳房地產發展問題與對策[J].低碳生態城市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