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彤
【摘 要】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重視,團體護理保險應運而生,但其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本文首先闡述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的發展現狀,與國外作簡要對比;然后從用人單位、保險公司兩方面分析其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對應的合理化建議,為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團體護理保險;存在問題;發展建議
1、研究背景及意義
因疾病等不能自理的人和到達一定年齡的老人都需要長期護理,由于長期護理的種類多樣化,現代長期護理費用十分高昂。于用人單位而言,大量的退休員工給用人單位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員工也會因為較重的負擔,從而影響工作效率,進而影響用人單位的效益。
因此,引入團體護理保險作為員工福利計劃對員工及家庭、用人單位、甚至全社會都非常必要。員工利用團體護理保險調節儲蓄為將來不確定生活提供保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發展的沖擊。目前我國團體護理保險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因此有必要著重研究健全和發展團體護理保險。
2、我國團體護理保險概述
2.1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現狀
團體護理保險是指以團體為保險對象,以集體名義投保長期護理保險,并簽發一份總的保險合同,保險人按合同規定向團體中的成員提供保障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為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需要長期照顧的被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費用補償的保險。總之,團體護理保險本質上是長期護理保險與員工福利的結合。
我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2006年6月我國市場上才出現第一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而團體護理保險更是剛剛發展。在我國已有長期護理保險中,共有52款個人長期護理保險,僅有5款團體護理保險,占產品總數的8.77%。不難看出,我國目前團體護理保險市場規模非常小,急需擴大發展。
2.2國內外對比
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今有超過10000的雇主為他們的雇員提供長期護理保險計劃。當被保險人是個體勞動者或是失業者等時,人們才選擇個人保險。這表明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的投保方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使得公司的雇員、個體勞動者或是失業者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保方式。
由此看出,我國在發展團體護理保險上有許多問題:雇員、用人單位甚至保險公司都沒有意識到團體護理保險的益處。
3、我國團體護理保險存在的問題
3.1用人單位方面
1、企業不夠重視。我國企業對投保團體護理保險不夠重視,沒有起到牽頭的作用。根據國有企業員工對投保團體護理保險的重要性調查問卷結果(表3.1),可以看出團體護理保險對吸引保留員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應意識到除了彈性工作制,還可以把長期護理保險作為雇主給雇員提供的一項福利。
2、企業分擔保費過高。隨著現代醫療發展,長期護理成本越來越高。如果團體護理保費全部或者大部分都由用人單位承擔,將打擊到其自身利益,吸引人才所帶來的利潤不足以填補投保團體保險的損失,得不償失。因此,降低企業分擔的保費比例,企業才能有投保團體護理保險的積極性。
3.2保險公司方面
1、保險公司忽視其經濟性。保險公司對團體護理保險的忽視也阻礙了其發展。以團體形式承??梢暂^大程度地避免逆選擇道德風險;且風險單位越多,總體損失就趨向一個定值,愈加可控;可節省大量經營費用,增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由此可見,承保團體護理保險比個人更能獲得有效收益。
2、管理過程復雜。團體護理保險是為企業量身定做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它的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核保核賠、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都具有技術難度高,風險性、復雜性較強等特點。而保險公司沒有此方面的專業人才,專業度不夠,難于管理。
3、所需精算數據不足。目前我國團體長期護理現存產品較少,精算數據也沒有系統的統計,保險公司在開發此類產品時沒有合理依據確定保險責任范圍、保險費率以及給付額。因此,保險公司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加強對疾病發生率、恢復期長短和護理費用率等精算數據的收集,而這些數據的收集在實際操作中也困難重重。
4、對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發展的建議
4.1用人單位方面
(1)充分了解企業各層人員意愿。保險產品需要科學的客戶定位,對企業客戶只是思路不同。除了股東的風險態度之外,公司的管理層、高級技術人員和勞工層的意見都可能影響到公司的保險需求。因此,應與企業主等各層人員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聽取他們各方面的意見及需求,加深用人單位對團體護理保險的信任與支持。
(2)保費由企業和個人按比例共同分擔。在費用承擔方面,雖然團體保險有一定的費率優惠,但長期護理保險保費高昂。為了減輕用人單位的繳費負擔,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與員工現有的員工福利狀況,制定合理的費用承擔比例;在參與人群方面,團體護理保險對年齡較大和年輕的員工吸引力不同,用人單位應合理投保、分類投保考慮負擔不同的比例以鼓勵不同年齡段的員工加入團體護理保險之中。
4.2保險公司方面
(1)提供形式多樣的團體護理保險。在調研的基礎上細分市場,開發適合不同層次客戶需要的團體護理保險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承保方式上,可將團體護理保單與終身壽險合二為一成為混合型產品,緩解長期護理保險面臨的長壽風險;在保障范圍上,可以按護理類型分類承保;在保險金給付上,可以由現金給付方式向實物補償方式轉變,例如提供專業護理機構年卡等。
(2)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保險公司應走專業化經營之路,突出優勢。探索建立專門的團體護理保險事業部,進行專業化經營,加快培養團體護理保險專業化人才,做到真正能讓客戶放心的專業化管理。同時,要注重在組織架構上實現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核保核賠、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的一體化。
(3)收集精算數據確定合理保費。團體護理保險給付的標準,與企業員工護理事件發生概率、護理時間長短、不同等級長期護理費用等數據的收集是密切聯系的。要得到這些有效的精算數據樣本,就需要保險公司對特定人群長期的跟蹤、記錄、統計,使得長期護理產品的保險責任范圍、保險費率以及給付額更加合理。
5、總結
本文在參閱長期護理保險有關理論與實務基礎上,對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發展的問題分為用人單位、保險公司兩方面進行研究,并最終對我國團體護理保險的發展提出了合理建議。
【參考文獻】
[1]曹信邦,陳強.中國長期護理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4,4
[2]荊濤.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模式.保險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