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園園 費得清
【摘 要】本文通過現階段我國紅棗加工業的現狀,提出所呈現的問題和接下來發展的策略,為紅棗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紅棗加工利用過程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產品大多為粗加工、附加值不高,缺乏標準的生產體系,研究成果與實踐生產聯系不緊密等。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紅棗功能性保健產品的開發,利用現代技術改變傳統紅棗的加工工藝,規范產品生產操作,使紅棗產品的衛生質量和安全得到保證。
【關鍵詞】紅棗深加工;功能性產品;存在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美麗為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單純的飲食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而保健藥品讓人心有余悸,因此功能性食品成為日常保健的新寵。事實上,棗作為藥食同源的典型,被人們譽為“補品之王”。棗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36種礦物質元素、18種氨基酸和2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維C含量尤為突出。目前對棗產品營養優勢的挖掘還不夠充分,同時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和大醫學的產業將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些都為棗功能性食品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現階段,為增加對紅棗資源利用,各地區對紅棗加工生產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包括對紅棗干制品種類,以及完善紅棗干制技術的研究。本文主要對近幾年來紅棗加工利用技術研究現狀進行了基本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發展的建議,并對紅棗加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旨在充分發揮我國紅棗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通過對技術手段的研究使紅棗深加工產品附加值得到提高、促進紅棗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1.產業背景
1.1棗深加工業的發展及面臨的問題和機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的消費結構和觀念發生了轉變,對于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營養價值高的保健類產品需求持續增長。據糧農組織預測,近幾年來,棗酒等傳統工藝產品繁多,但很少有針對棗果保健成分進行開發的產品,且傳統工藝的制作水平較低。
1.2功能性棗產品開發的優勢
紅棗已經適應當地氣候特點,原料可以連年供應,產量高,宜形成規模。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到目前為止,我國對棗進行大面積的商品栽培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營養保健意識逐步增強。而目前所研究出的功能性棗產品,具有顯著改善睡眠,強身健體的功能;還具有調整腸道功能的作用,所以此類產品能夠很好地適應現在的市場需求,使該產業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
2.產品的深加工
棗產品主要以各品種的棗為主要原料,采用各種技術手段,如分離除去纖維素等不易吸收的成分,與傳統的棗相比,具有營養更專一、更容易被吸收的優點。并且被分離出的膳食纖維還可以再重復利用,一舉兩得。
利用目前已有的各種專利技術,紅棗產品加工的工藝流程完整先進,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高,具有明顯的保健效果,產品也較為新穎,。
3.存在問題與建議
最近,我國紅棗加工業研究發展的速度較快,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加工與利用技術的研究與生產實際處于脫離狀態。(2)紅棗的產后加工利用技術在我國發展的還不夠成熟,基本處于早期階段,大多數采用原料干制的技術,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也很低。(3)紅棗產后加工利用中生產和安全衛生標準不夠規范,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十分混雜,對市場沖擊較大。
綜合上述所提到的主要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策略:首先,應該加大對紅棗功能性產品的開發研制,使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同時要提高加工技術的實用性,使之與實踐生產能夠緊密結合,進而促進科技成果向實際產品的轉化。其次,通過技術手段改善傳統產品加工技術,盡量避免對紅棗營養成分造成破壞。第三,充分利用紅棗加工后的副產物,提高利用率,如棗汁飲料對有效成分提取之后對剩余果肉的利用、棗核棗仁的利用等。總之,通過全面的、多方位的加工技術,充分利用我國特有的紅棗這一寶貴優質資源,使其食品及保健的作用得到有效利用。
4.展望
我國紅棗資源十分豐富,擁有較為寬廣的消費者市場,但是紅棗產業發展仍處于基礎階段。據統計,中國目前規模較大的紅棗科研機構、生產企業有40多家,但是其加工能力僅有10%~20%,與快速發展的紅棗種植業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加工業明顯落后。除此之外,紅棗出口量低,沒有彰顯我國紅棗資源豐富這一優勢。現階段我國多為粗加工的紅棗產品,精深加工的紅棗產品相對較少;多數企業仍采用傳統方式進行加工,主要以干制產品為主,加工初級紅棗產品,因此紅棗產品呈現出品種單一,品質不高的現狀。近年來,通過對紅棗功能研究的深入,其營養與保健功能,以及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已逐漸走入大家的視線,紅棗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但發展中國紅棗產業還需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對紅棗的基礎性工作研究要逐步加強,為紅棗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加快科研成果的向實際產品的轉變,使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提高研發紅棗產產品的的整體科技水平,盡快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工業化生產,豐富紅棗產品市場;第三,建立標準的紅棗的全生產管理體系,規范生產流程,細化衛生標準;最后,加大對紅棗的營養與保健功能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紅棗有益身體健康的特點,拓寬消費者市場。
綜上,通過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生產體系的不斷規范,生產理論的不斷成熟,我國紅棗產業的發展必將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周禹含,畢金峰,陳芹芹等. 中國紅棗加工及產業發展現狀[J]. 食品與機械,2013(4):214-217.
[2]劉潤平.紅棗的營養價值及其保健作用[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9,2009(12):50-52.
[3]樊保國.棗果的功能因子與保健食品的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05,26(9):587-591.
[4]中國紅棗及紅棗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的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