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杰
【摘 要】我國正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而未來體育產業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新興經濟增長點。因此,為探討經濟領域中的體育產業,并就體育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及反思了我國當前體育文化發展所產生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經濟發展;奧運;影響
一、體育文化
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與自然斗爭,從而開辟了現代體育運動的先河。然體育文化是體育運動所衍生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就是說,人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為追求自生發展,以競技、娛樂、教育等方式,通過身體運動來促進人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活動。體育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部分,同樣它反應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在特征。中國自古以來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以人為本、崇文尚武”的體育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歷來就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習慣,并對前人的思想家加以升華和利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古代的那種修生養性、強生健體的文化潮流與當今經濟娛樂發展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體育休閑文化。例如:太極拳、太極劍、舞龍舞獅、等,這些都成為中國走出去的文化標簽。
二、經濟領域中的體育產業
體育文化與人們的體育生活息息相關,對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觀具有紐帶影響。此后,體育文化將不可避免地依賴于體育產業的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表的《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得出,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性發展,即以增加約4040億元的提升度使得當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約1.34萬億元,其在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占比也得到有效增長,即約0.641%。截止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的增長量更大,即以約8475億元的增長量使得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跨越2萬億元的階梯,并且,其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占有率達到1%,體育產業相比2014而言,增長率為11%,增加值提升約18%。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強,顯而易見,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必然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節點。著眼國外,各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放眼國內,人們對體育運動及產品的需求逐步加深。隨著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體育的發展必然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之一并且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與此同時,體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使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占據該領域的重要地位。據不完全統計,該行業已占據體育產業增速的50%,休閑健身、體育競賽占據該行業增速的20%。高爾夫、健身、戶外運動等體育項目迅速崛起,必將刺激出新的消費熱點。而在體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上,體育產業聯系試點城市以及單位等的改革舉措也呈現出不斷加深的形勢,即如體育產業的集聚化發展,由我國國家旅游局和體育局等共同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為基礎,在我國多個城市開展的體育產業引導工作,如相關設施建設的具體指導。
三、體育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下經濟發展快速增長、財政收入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明顯改善,整個國家的發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景。同時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和科技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經濟結構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經濟的發展使我們的國家在環境和經濟發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節約型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我們追求的是環境與經濟的雙贏、是生產力和科技創新的同步、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同步,然我們要看到的是更加艱巨的任務在等著我們。例如,舉辦2022年冬奧會對于中國經濟來說,直接影響有限,但間接影響深遠。北京在準備冬奧會期間,使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如建設與整治交通運輸、治理大氣污染等,這對中國經濟來說影響很長久。總而言之,巴西經濟主要是以國內市場的發展聯動經濟。而中國與此相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大致以投資、消費、進出口為主。新浪財經網報道統計局釋放明年經濟向好信號,GDP增速將不低于6.5%。當前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未出現疲態,并于近期呈現出止跌企穩的面貌(徐洪才)。綜合來看,體育文化的發展,必將對中國經濟的革新產生深遠地影響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架馬車。
(一)直接影響
從各國舉辦冬奧會的經驗來看,冬奧會的舉辦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對城市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如果2022年冬奧會能圓滿成功,對北京無論是在知名度還是經濟發展都將再上一個嶄新的臺階,使北京市民乃至全國都將直接受益。
第一,增加就業,由于冬奧會的舉辦必將促進城市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后勁。繼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就質量、提高居民收入。此外,冬奧會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盛會之一,為了保證圓滿閉幕,自然要投入全國最優最好技術和產品;由此帶動了城市各個領域的更新換代,使北京城市化水平邁上更高的臺階,為其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化金融大都市而努力。
第二,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北京籌辦冬奧會擴大了機場。隨著人們體育意識觀念的增強,對體育需求的增長,使之在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必定要修建大型的體育設施和和場館,改善相關體育環境。促進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間接影響
體育文化對于經濟的影響可能并不會很快顯現出來,正如北京舉辦了冬奧會,直接影響明顯,但間接影響確是影響深遠:
首先,冬奧會的舉辦必將使北京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各國的游客為一覽奧運承辦地將蜂擁而至,隨之對于城市的交通設施將是巨大的考驗、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將急劇攀升。與此同時,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必將形成巨大的商業效應,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前來尋求投資,給北京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飛躍。
其次,申奧將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大量圍繞申辦和舉辦冬奧會,以愛國主義、首都意識、集體榮譽為中心的宣傳工作,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全體市民愛國家愛北京的熱情,在形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奮發進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方面創造新局面。此外,申奧對于促進北京文化事業的有效提升與進步,在世界面前樹立北京文明開放團結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形象,以及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申奧將使北京的環境更加美麗。目前,北京正在進一步加大治理環境的力度。在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借助申辦冬奧會的有利時機,將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城市功能的設施布局建設結合起來,不但可以扭轉目前的被動狀態,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北京市的環境建設層次。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擁有相當豐富的生態景觀和環境資源,申辦奧運,可以使我們的環境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麗。
四、反思
在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其與國家政策的相互聯系具有緊密性,并且體育文化產業將持續被國家政策直接影響,因此,我國體育文化產業在良好的政策引導過程中,將會呈現出高速、持久的發展態勢。然而,迅速擴張的體育文化產業現狀中,其發展的有利政策一方面對其產生良性引導,另一方面,缺乏良好的管制措施也影響了其自身的發展,即如產業鏈過短等。
由于體育文化自身的發展必須以經濟作為基礎,以生產力為保障,所以這就要求社會在其自然運轉的過程中,保有一定的政策先進性,即良好的引導與管制工作落實。以此,體育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才能夠滿足接受社會監督,在受利于社會發展的同時,為社會發展提供一定的動力。
五、結語
毫無疑問,體育文化的有效發展一方面能夠為社會經濟提供新的刺激點,另一方面,其合理有效的提升也可以為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氛圍,提升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而在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中,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以良好的政策作為引導,從而在引導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管制,以此,才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推動社會經濟與生產力的統一性進步,進而穩定社會的運轉狀況與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