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南
【摘 要】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優化整合,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將由原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相關部門,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逐步恢復事業單位的公益性、服務型屬性。事業單位改革除了對人事制度、服務職能進行調整以外,對財務管理的升級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事業單位改革使得事業單位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財務管理關系到地方各項事業的發展,關系到不同事業單位的公平分配問題,財務管理工作決定了事業單位的穩定性、持續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對現今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進行創新。
【關鍵詞】新形勢;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模式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念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按照國家事業單位的分類,現有事業單位將分為兩類,一是為行政部門提供支持保障和完全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定為公益一類,如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財政給予經費保障;二是既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又有一定經營能力的定為公益二類,比如高等教育、非營利性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財政給予經費補助。正是因為如此,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與企業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服務型和公益性,并且因為資金來源具有多樣性,所以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要做到清晰明了。同時由于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是財政性資金,所以其要接受人民和政府的監督,要做到信息公開、公平、公正,確保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發展。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主要包括本單位的預決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資金管理、負債管理、資產管理、來往資金結算、現金存款管理、專用基金管理等,由于事業單位大多為公益性、服務型單位,具有非盈利性質,所以財務管理內容、方式、方法與企業不同。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
由于事業單位會計是反映和監督政府財政資金和事業單位業務資金活動情況的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資金和各類事業單位業務資金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連續、完整、系統的反映和監督,借以加強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策性強,事業單位收入和支出體現國家有關財政方針政策,直接關系到國家事業發展和人民切身利益,因此具有很強的政策性;二是涉及面廣,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點多面廣,事業活動涉及各行各業、門類齊全,;三是經費無償性,事業單位一般都是非生產性單位,所需經費大多不能自給,經費來源主要是來自國家財政撥款,決定事業單位經費使用的無償性。因此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主要分為管理、監督、分析和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行為,加強預算管理,保證事業發展需要,加強收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如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證預算的正確性
事業單位財政預算是財務工作的開始,預算編制是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下一年度、下一節點單位事業發展進行正確判斷,從而準確測算資金需求情況,作出正確的財政預算。
(二)事業單位事業發展的保證
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國家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國家財力的大力支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就是更好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對各項資金進行合理的籌集和安排,保證社會各項事業落實到位。
(三)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益
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性資金,要充分發揮好財政資金作用,這就要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通過財務管理挖掘潛力,開源節流,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提高利用效益,爭取取得更多的事業成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財務管理人員管理理念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其財務管理不能照抄照搬企業的管理模式,兩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企業財務管理管控的是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經濟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成本、預算和風險管理,對企業的財務起到監督、管理職能;而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對單位資金進行籌集與合理運用,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由于資金來源多位無償撥款,所以財務管理要嚴格把控經費,不能大手大腳,要本著節約的原則,將公共事業項目落到實處,其管理不具有經濟收益目的。一些事業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財務管理意識,有些領導對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規定并不了解,不懂得利用財務分析進行決策,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的領導沒有把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聯系起來,把財務管理工作停留在財務的表面工作上,不利于發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深層次的問題。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系統學習以及后續教育,不利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一人兩崗、一人多崗、身兼數職,造成崗位職責不清,監督稽核難以有效進行。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單一、制度不完善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內容主要有預決算管理、資產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監督、項目績效管理等?,F階段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處于滯后的現象,管理效率較低,特別是有些事業單位人員流入流出頻繁,財務報賬、記錄的流程不規范,資金去向只做了簡單的記錄,只是做到資金往來明確,并沒有對單位的運營起到指導性作用,這樣的財務管理模式無法滿足改革后的事業單位需求,無法為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方向。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雖然財務會計制度在我國已經實行多年,例如《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一直是事業單位遵循的法則,但是對比成熟的、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就顯得簡單。隨著事業單位改革深入,有些事業單位開始轉化為行政單位,有的事業單位轉變為普通企業,具備了盈利性質,這樣原來的管理制度就需要完善,從不同層面,根據自身單位的特點進行修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