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
【摘 要】進入新時代,探索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進一步豐富其內容和載體,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體育精神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激勵著人們奮勇前進,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關鍵詞】體育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的關系,把體育事業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去謀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來說,體育精神是其核心內容之一,必不可缺,它的形成與弘揚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也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意識得到完善和發展。體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有著廣泛豐富的實踐基礎和深厚堅實的理論淵源,它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體育活動特別是體育競賽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為內容,體育課課堂教學和組織各項體育活動為渠道,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體育運動參加者為教育對象,具有實用化、時效性、全面性的特點,其教育方式則要依隨體育精神的變化而發展。
一、體育精神相關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體育精神
體育精神是體育文化的核心,是體育文化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精神”是指“同物質相對立,和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的總稱”。所謂“體育精神”,是指人們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以健康快樂、挑戰征服、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為主要價值標準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
(二)如何培養體育精神
首先,重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在校園宣傳體育精神,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和校園平臺宣傳體育精神體育人物先進事跡、奧運精神、體育新聞、體育常識;其次,組建針對性學生社團組織,比如各種體育項目協會,組織好日?;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育精神。第三,組織辦好每年的體育運動會,包括田徑運動會、各種專項體育比賽等,也要積極組織、訓練學生參加校外各種體育文化賽事,以賽促教,在參與比賽和觀看比賽的過程中領會體育精神,第四,做好體育課課程建設工作,體育課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增強學生體能,培養體育精神的核心平臺和載體,在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水平的同時,必須做好體育課程標準、課程考核等相關工作,力爭把體育課建成精品課程,真正做到以體育人。
隨著體育文化不同時代的演變,現己逐步發展為一個極其豐富、完善的文化系統。競技體育為例,其強調的是極快、極大、極硬的奧運會精神。站在實踐層面分析,體育精神代表著人類在參與體育訓練時散發出來的美好品德,同時可以被社會潮流樂于認可的積極理念,也就是平等競技、團結精神、坦坦蕩蕩、大公無私與互助精神。它更側重人為中也的發展理念,將體育和教育、政治、文化、意志等結合起來,讓人們拼搏向上,形成努力奮進的意識,推崇平等性,積極學習社會準則,發揚社會榜樣精神。
二、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他們提出了關于人的個性形成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學說,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馬克思從歐文的試驗中發現“將來教育的嫩芽,將來教育面對全部學生而言,即生產勞作與體育、智育為一體,其不單是増強社會生產力的一個關鍵手段,同樣也是促進人才平衡、穩定發展的獨一方式”。恩格斯在《西歐是否哉軍》里明確介紹了針對大學生的體育問題。其指出在校園里,推行體操運動與軍事鍛煉,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及軍事能力,同時也可樹立學生的體育意識。二十世紀早期是全球體育運動極快發展、進步的時期。其一,不少西歐國家在體育精神培養方面進行了各類創新與發展;如前蘇聯,制定了全新的政府體育章程。其二,受到奧運會的影響,世界體育活動發生了絕無僅有的跨越式轉變,科學性的競技比賽在越來越多國家及地區得到推行。由于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一個“隱匿的體育”精神不單單針對體育自身的產生、進步與完善存在著極強的意義,同時也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中國體育精神的探索和研究時間不長,它長期以來處于一個比較難堪的位點上,其功能也只是針對鍛煉身體而言。近些年來,不少研究學者均開始探索體育的隱匿性作用,希望通過體育的這一獨特魅力能夠更有效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務。李陽在《大學體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中提出,體育的宗旨是強身健體,并以此實現參與者的身也康健、平衡發展。指出體育對大學生樹立互助友愛、團隊精神、愛國思想的道德品質發揮了理論指導不能相比的功效。趙建華在《研究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里提出開展體育教育,是為發展思想品德教育做鋪墊,需全面運用體育教育的合理性、科學巧、實用性、團體性與社交性等。
在校園教育中,體育精神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同時從校園蔓延至社會上來,逐漸構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發展逐漸擺脫了國界與地界的影響,而體現出國際化特征;它也和近代科學知識保持著緊密的聯系。針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今天我們進行體育精神教育具有借鑒意義,但我們在引進借鑒的同時要注意進行詳盡的中外比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研究體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體育精神是體育文化的核心,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體育精神,將體育精神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體育精神的宣傳、學習、感知,使學生吸取體育精神所傳達出的包括自立自強、剛毅執著、奉獻上進、誠信正直和規則意識等,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育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積極的驅動作用,能有效地完善、優化、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實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面對新的挑戰。
其一,探索體育精神的培養模式,能夠讓體育精神的培養系統更完善、更齊全,國內體育精神的教育模式過于僵硬、簡略,忽略了通過耳濡目染的,易獲得大學生認可的體育精神培養模式的推廣。硏究體育精神對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影響與作用,意味著將開墾處一片新的天地,打開一扇了解和指導大學生弘揚體育精神的大門,有助于促進他們的成長進步。
其二,探究體育精神及其相關品質,高校在開展體育精神教育過程中,凸顯出體育精神培養與弘揚的可操作性與必要性。讓大學生通過耳濡目染的影響,真正把體育精神和實踐生活兼容,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并且充分展現出體育精神的教育理念以獲得的良好成效。
其三,研究體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揭示和體現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發展規律和體育精神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朗明朗.習近平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初探[J].四川體育科學,2019(2)
[2]張文華.新時代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