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彤
【摘 要】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誕生于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與問題交織的背景下,包含了豐富的美學內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整體性觀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念,高度重視人們的生態審美需求,著意追尋“美好家園”的價值目標。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為我國生態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對美麗中國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生態美學思想;美麗中國
一、生態美學與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美學,是一種產生于后現代經濟文化背景之下、尚在發展的一種美學理論形態,屬于生態學與美學的跨界融合。當前學術界關于“生態美學”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一般認為狹義的生態美學僅研究人與自然處于生態平衡的審美狀態,廣義的生態美學則還涉及人與社會和人自身處于生態平衡的審美狀態。[i]生態美學理論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迅速,學者們在吸納中西生態美學思想基礎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當代中國生態美學思想。隨著當代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和興盛,生態美學作為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引領著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態環境壓力巨大,生態危機問題頻發,生態文明建設備受關注,新時代中國生態美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和美麗中國的構想都反映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現實背景下為我國發展規劃的定位:不僅僅生態環境良好,還有著人民幸福、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等目標。“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ii]無疑,美麗中國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組成部分,被凸顯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為生態美學發展從理論走向實踐拓展了更為廣闊的路徑。這意味著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得以形成。
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是對于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美學思想、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以及相關西方理論的批判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美學,堅持人是自然的存在物,強烈批判了導致人異化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資本主義制度,主張“異化的揚棄”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式。而中國傳統思想千百年來都執意追尋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以“天人合一”為最高美學范式。西方生態美學理論堅持生態整體主義觀念,揚棄“人類中心主義”,注重審美活動和美學價值問題。[iii]這些優秀文化都為習近平總書記生態美學思想的豐富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的重要內容
1、生態整體性觀念
當代生態美學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及其所包含的存在論哲學的內涵。[iv]習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構成的生態系統呈現出的是一個普遍聯系的“辯證圖景”:“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v]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vi]習總書記這些通俗的話語,充分肯定了人是自然存在物,并生動形象的證實自然的生命性。
習總書記還運用我國五千年以來的傳統智慧來描述生態整體的循環性。“金木水火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循環不已”[vii]金木水火土,代表著中國古人認為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兩儀代表陰陽,八卦是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體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系的工具。整句話的意思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五行構成,包含著陰陽,而陰陽之間卻是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并且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思想著重于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生態平衡,完全摒棄了“人類中心主義”人類地位高于自然的主張,高揚了“生態整體性”的生態美學觀念。
2、保護、改造生態環境的觀念
“詩意地棲居”作為生態美學理論建構的出發點之一,由海德格爾提出,指代一種人與自然共生、共在的和諧關系。“棲居”可由居住引申出拯救、保護之意。這恰是當代生態美學觀的重要旨歸。[viii] “詩意地棲居”與“技術地棲居”相對,主張人類不應因自己的私欲,將科學技術濫用,粗暴地對待自然。
努力加快轉變經濟模式、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便是習總書記“詩意地棲居”的實踐所在。保護環境等于保護生產力,“我們強調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是不要發展了,而是要扭轉只要經濟增長不顧其他各項事業發展的思路,扭轉為了經濟增長數字不顧一切、不計后果、最后得不償失的作法。” [ix]在他看來,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環境的需要與我國快速發展導致大量生態問題的矛盾必須解決。一味地為了發展生產力破壞自然、濫用科學技術,將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是錯誤的建設思路。他指出要采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等六大重點任務,將生態保護的更好、因地制宜選擇發展產業類型、實現跨越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環境。
3、關注鄉愁的家園意識
家園意識在我國古代文化和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詩歌中有著“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情、也有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游子歸家之意。在現代社會中,一方面人們離開鄉村家園,去向城市,隨著科技的發展,城市逐漸變成統一的現代化大樓、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感受不到家園的人們不斷成為沒有“根”的人。另一方面,人們在破壞他們原有的家園,不斷地制造不可降解的垃圾,浪費寶貴的資源,污染空氣、水和土壤,將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對立起來,視生態建設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對于城鄉建設,習總書記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保留鄉村風貌,依靠當地自然風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一味地模仿城市建設,要讓現代化與鄉村生活相互融合,“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 [x];城市工作向重視人居環境建設轉移;“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xi]家園,代表著在家中放松、舒適的狀態,同時也代表著重視,愛護。不論是對城市還是鄉村,習近平總書記都提出了建設“美麗家園”的目標,樹立居住環境就是自己的家的觀念,將我們的生態環境像家一樣對待、維護。
4、美麗中國的審美價值觀念
美麗中國是對經濟價值、環境價值、美學價值的追求。[xii] 其美麗二字,便是美學價值與人民對于美的需求的體現所在。生態之美、生命之美及其包括著生物種類繁多之美便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的國家,環境壓力巨大,而美學價值的實現只能建立在環境保護與改善之上,這是對正在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為讓審美價值得以延續,將生態美與人民的幸福感連接起來。我國建立了一系列保護機制,并將意識培養與嚴格的制度體系相結合,“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美好風氣。” [xiii]只有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共生”,做到人與自然萬物的共同繁茂昌盛,并以此為基礎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才能建立生態良好、山青水秀、文化自信的美麗中國。
5、“美麗世界”的命運共同體觀念
“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xiv]生態問題從來都是沒有邊界的全球性課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影響著所有的國家和民族。
習總書記不僅決心美化中國,而且倡議共同美化世界,給世界各國人民創造一個美麗的地球。面對全球生態危機,他在生態整體主義概念之上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這是一個國家對于全人類命運所作出的努力。
三、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綠色發展指明了道路。使人民群眾樹立簡約生活、人與自然一體的生態美學理念,有助于我國加快向創新驅動模式的轉變,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為我國解決當前面臨的一系列生態問題提供了指導。無論是資源匱乏、還是環境的嚴重污染、惡化問題,都是我國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制約條件,以生態美學思想來面對我國一系列生態問題,制定更高更美的標準,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條道路。
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對于黨生態執政能力起到了理論指引作用。讓人民群眾享有生態幸福,保障人民的生態利益、安居樂業,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美麗中國目標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包含人文環境。帶著鄉愁的鄉村建設、家園幸福之感的城市建設,都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努力方向,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貫穿其中,對于黨生態執政能力提高提供了理論方向。
習近平生態美學思想對于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習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體現出我國在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方面的積極性、責任與擔當,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關心人類命運發展動向的大國形象。
注釋:
[i] 曾繁仁.試論生態美學[J].文藝研究,2002(05):11-16.
[ii]習近平總書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iii]裴萱.以“中國夢”為契機重建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生態美學[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02):151-155.
[iv] 曾繁仁.生態美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2.
[v] 習近平總書記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85.
[vi] 習近平總書記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394.
[vii]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55.
[viii] 曾繁仁.生態美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322
[ix]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3.
[x]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91
[xi]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89
[xii] 劉佳奇.“美麗中國”的價值解讀與環境保護新審視[J]. 學習與實踐,2012(12):66-69.
[xiii]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16
[xiv]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