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幼兒教師主要通過語言與幼兒們進行交流、聯絡感情、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幼兒教師的語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語言;交流;語言的“四化”;體態語
一、引言
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更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工作中,教師主要通過語言這種直觀方式來傳道、授業、解惑、表達情感,幼兒園教育活動更是如此。幼兒階段是孩子開發智力、激發興趣、學習語言、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肩負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由于幼兒基本上不認識字,身心發展具有特殊性,他們所受的教育和獲得的所有知識都是來自于成人之間、成人與其之間的交流。因此,語言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幼兒,教師要掌握運用語言溝通的技巧,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使語言準確、規范、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和吸引力,使語言系統尚未發展完善的幼兒們喜歡聽,喜歡交流,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教師語言的魅力,為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語言運用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換句話說,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為其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但是在幼兒園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積極舉手要求發言的時候,有的教師認為如果讓幼兒“多說”,或是會耽擱時間,或是會引起活動秩序混亂,幼兒教師甚至嘲笑幼兒發言幼稚等,久而久之,由于教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幼兒的說話愿望,幼兒發言的積極性就會“消退”,相當一部分幼兒就會變成被動的“交流者”,對于幼兒的發展帶來及其不利的影響。相反,如果幼兒教師鼓勵每一個孩子說說哪怕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在乎孩子發言多么準確或者優美,或者在孩子爭著要說的時候,用分組或者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那么不僅使幼兒的膽量得以鍛煉,滿足了他們交往的愿望,而且語言運用的能力也會得以提升。所以,每一位幼兒老師必須明確: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還會起到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的作用,使幼兒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并促使其更加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促進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做到“四化”
1.語言的規范化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語言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在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無疑是幼兒模仿、學習的對象和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某個口頭禪都是幼兒樂于模仿的。所以幼兒教師必須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方式和內容,每一字每一句的發音都必須標準、規范,做到語速適中、吐字清晰,特別要注意杜絕地方方言,避免誤導幼兒發音的準確性。
2.語言的趣味化
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在注意提高語言使用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趣味性。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生動有趣的語言能更好的貼近幼兒心理,被幼兒所接受。如果教師使用空洞乏味的語言,即使是大人也難以很好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孩子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健康發展。比如在給幼兒講“小紅帽”故事時,小紅帽的聲音應該是甜美的;大灰狼的聲音應該是惡狠狠;老巫婆的聲音應該是陰沉怪異等,這樣能將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激發起他們無限的遐想,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快樂地遨游。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善于抓住幼兒特點,使用富有童趣味和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幼兒興趣,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其不斷發展。
3.語言的簡潔化
由于幼兒年齡小,思維發展水平較低,理解能力有限,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要力求簡單、直接。在幼兒注意集中的時間段內,能摯領提綱、簡明扼要地表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用精簡的語言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當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時,如果我們這樣說:“胡蘿卜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等”,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簡單的說:“胡蘿卜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身體很有好處,就像小白兔一樣吃了胡蘿卜眼睛又大又圓。”我想這樣效果會更好。再如,老師向幼兒介紹西紅柿的另一名稱時說:“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 “對,是西紅柿。西紅柿還有一個名字叫番茄,就像我們班的李佳又叫佳佳一樣,西紅柿也有兩個名字?!蓖ㄟ^打比方,簡單直接,寥寥數語就把幼兒帶人了新的知識領域。
4.語言的節奏化
幼兒思維的發展還不成熟不完善,決定了對成人的語言反映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教師說話要注意語速適中,語調要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說話的節奏要抑、揚、頓、挫,運用聲音的輕、重、緩、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思想、情緒的表達充滿感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加深幼兒對教師語言的印象,幫助幼兒的理解。
(三)善于使用幼兒易接受的語言促進師幼溝通
在幼兒園中我們經常發現,當幼兒出現問題時,當教師苦口婆心說了一大堆道理后,幼兒們還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知悔改,根本達不到老師預期的效果。這往往是因為教師說話的語氣讓幼兒無法接受所致,或是大多數老師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忽略幼兒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幼兒做錯了事情,為了讓幼兒改正錯誤,老師最先想到的是懲罰,但是懲罰對幼兒來說并不是很有用,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為此,教師可以另外想一些代替懲罰的辦法。例如,幼兒玩玩具后總是不收拾玩具,不把玩具放回原處,這時教師可以請幼兒充當老師的小助手收拾整理玩具,幼兒是非常樂意做的;或者和老師一起比賽看誰收拾的又快又好??傊灰Z言運用恰當,適時適度,必然會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起到良好溝通的效果。
(四)合理運用好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它可以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有時候幼兒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可以暗示幼兒,讓幼兒心領神會,自覺改正錯誤,或形成良好習慣。如老師把嘴巴閉緊,就是暗示幼兒安靜下來。再如當幼兒學說普通話出現錯誤時,我們可以輕輕地撫摸孩子的頭,告訴孩子沒有關系,再試一次;還可以蹲下身體,讓幼兒看清楚你發音時的嘴型,一步步指導幼兒發出正確的音??傊?,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夠使我們的教育錦上添花。
三、結語
總之,語言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標準化語言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高個人素質和水平,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因時、因事、因人使用恰當的語言,講求語言的藝術,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我們要善于做一名有心的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和探索,做到在不同的情境中能靈活運用不同的語言,真正發揮幼兒教師語言的魅力,使幼兒在語言的魅力中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的通知:教基[2001]20號.
[2]孫井茹.師幼互動中教師語言對幼兒思考的有效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5.
[3]李曉杰.幼兒教師體態語言技能的有效運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4] 李娜.幼兒園師幼互動中教師言語的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