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俊 宋潔 何芬
【摘 要】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增多給大學生的娛樂、學習以及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導致他們對手機的依賴。而過分的依賴手機就逐漸的淪為“手機控”。本文通過對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手機控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而引導大學生正確的使用手機。
【關鍵詞】手機控;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智能手機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人們喜歡用手機控制生活,用手機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并且各種手機軟件的發展,如支付寶,微信,淘寶等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大家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的是在低頭玩手機。“手機控”是當下大學生最普遍的流行癥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互聯網的普及率是59.6%,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必備品。而網民中以10-39歲的群體為主,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1]在這一個年齡階段中,大學生占很大比重,是使用智能手機的主要群體。所以對手機控在大學生中存在的現狀做一個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白手機控的危害,加強自我健康意識,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顯得尤為重要。
二、調查途徑與方法
(一)問卷設計。手機依賴作為一種“行為成癮”,是指個體使用手機的行為失控,導致其心理、生理和三觀扭曲。根據大學生對手機“行為成癮”的一種狀況,設置了八個問題,如圖表1,如果以下問題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經患有“手機控”,測試出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學生具有手機控的大概人數,然后將這些具有手機情結的同學進行下一階段的測試,填寫自制的大學生與“手機控”的研究調查,如圖表2。
(二)調查對象和方式。針對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全體學生,以問卷星軟件進行線上的問卷填寫為主,以隨機訪問為輔。
(三)調查情況
1.“手機控”的人數。對六盤水師范學院全體學生進行網上調查,共有1300名學生參與,調查顯示:圖1,大學生對表1中的問題約有736個人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說明貴州各高校大學生約有56.58%即將成為“手機控”的一員或已經成為了一名“手機控”,但很多大學生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手機控”。
2.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調查顯示(見圖2),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超過4小時以上約67.9%,約48.9%的大學生都在6小時以上,這就意味著除去睡眠的時間,大學生每天平均約有43.7%的時間在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
3.“手機控”的原因及危害。調查顯示,約75%的大學生因為平時閑暇時間太多,無聊,而且手機性能多,娛樂軟件也比較多,這是造成“手機控”的主要原因,約61.84%的大學生因為自控能力弱,不喜歡外出,所以使用手機在網上購物還是獲取實時信息都非常方便。見圖3,大部分的大學生使用手機都是為了娛樂,極少部分的大學生使用手機學習。對于“手機控”的危害(見圖4)約有53.95%的大學生大致了解,但是對于如何減少使用手機,很多大學生都不清楚。
三、減少“手機控”現象的建議
大學生“手機控”的現象普遍存在,它已經成為教育界以及整個社會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想要完全的杜絕大學生“手機控”這一現象并不是一時,也不是單單的靠個體力量就能完成的,這必須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體本身等因素多方面的全力配合,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思想教育,讓大學生早點擺脫手機的侵擾,不要一度的沉迷于手機,要利用手機開展學習。
對我們社會來說,要提高對大學生“手機控”現象的關注,通過媒體、報刊等方面宣傳。宣傳如何正確的使用手機,把使用手機的利弊宣傳出來,提倡大學生不要過度的依賴手機。
就學校而言,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可通過講座、班會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三觀”的教育。也可通過德育課堂宣傳“手機控”帶來的危害,讓學生知道擁有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
對家庭而言,一些家庭父母工作都較忙,少與孩子溝通。所以父母應抽出更多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及正確引導他們的三觀,不要以為孩子考上大學后就可以放縱他們,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家長應該多與學校溝通,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及成長煩惱和困難,讓學生能健康成長,讓他們知道陪伴他們的不只是“手機”。
對自身而言,要懂得放松自己,釋放壓力。現在大學生面臨畢業壓力很大,但是對于在校的大學生而言,應多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知識水平以及交流能力。只要自己夠優秀,就業就不是問題,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依靠手機來發泄,于此同時,大學生也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多與同學、老師交流。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北京: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2019-02-28.
[2]大學生現實人際困擾、網絡交往與手機依賴的關系[A]. 丁倩,孔繁昌,范翠英,周宗奎.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摘要集[C]. 2015
[3]賈銀蘭,樊敏.當代大學生中的“低頭族”現象及其對策分析[J].新聞傳播,2016(15):15-17.
[4]尚珂,郟佳,蔡志靜.高校課堂“低頭族”的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6(1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