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是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標準,進行價值能力和基本素質的綜合培養。21世紀是創新創業時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要從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角度承擔更多的責任。作為浙江省特色專業的商務日語專業通過開展一系列教學改革,在專業教學中不斷探索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融入創新創業理念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從而實現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商務日語;改革
21世紀是“創新創業時代”,國與國之間競爭聚焦在創新創業水平上,我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但是,國際一流人才嚴重匱乏,創新創業型人才少,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少,領軍、領袖型人才少,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從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角度承擔更多的責任。
2015年7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意見第五條提出了要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切實增強職業院校技術技能積累能力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第七章高等教育第十九條中也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推進創業教育。2015年5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了實施意見。2017年隨著“十九大”對國家“新時代”的定位,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中國強大的必由之路,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成為“十三五”期間高校的重要任務。
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職院校的各專業必須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專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度上、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契合度上、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特色融合度上做好文章,專業要主動適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教育改革,培養更多創業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才能培養出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強能力、強創新力的人才。
寧波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具有特殊重要的城市戰略地位、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優勢,寧波經濟實力雄厚,2017年GDP達到8541億元、財政總收入達2146億元,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額和境外投資額均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但是,國際一流人才嚴重匱乏,創新創業型人才少,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少,領軍、領袖型人才少,已經成為寧波經濟發展的短板,所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從“更高質量就業”的角度承擔更多的責任。
一、商務日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不足
現有的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層次出現了錯位。固有的思維經常把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一門課程上,很多教師認為學校成立了創業學院,其他專業的教師就不用考慮創業課程的事了,簡單的將創業課歸為高職教育的一個子課題,這就讓創業教育很難融入專業教育中。創業教育一定要融入專業教育,融合到綜合的教學中。目前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差距較大,存在以下的問題:
1、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存在脫節。
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仍延續了傳統的以語言為重點的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缺乏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步調不一致,因此培養的學生也無法適應社會和行業的最新需求。
2、課程體系設置過于傳統,缺乏創新。
現有的創業教育仍然游離在專業課程體系之外,多局限在提供創業方面的公選課、講座或創業計劃大賽的第二課堂上,而即使少數高校把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科建設規劃中,也還是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現象,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
3、實踐教學滯后,且效果不佳,無法體現創新創業培養。
現有的語言類實踐課程多是將書本的內容轉移到實訓教室,很少有進入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實訓的課程,實踐教學也是以語言的實際運用為主,內容多與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中心相脫節。因此實踐教學遠落后于實際需求,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4、專業師資自身實踐不足,缺乏創新創業意識。
由于多數專業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行業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更勿論創業經歷了。雖然也不定期參加企業的實踐鍛煉,但是因時間較短,無法對本地區、本行業企業的需求進入深入了解,因此自然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不能滿足開展創新創業項目開展,更勿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指導。
二、改革后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1、形成融入創新創業理念的日語專業的培養方案
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對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標準,進行價值能力和基本素質的綜合培養。因此商務日語專業在制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首先對區域的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同時邀請校企合作單位、境內外合作院校、境內外本專業的學者專家、學生共同參與“英語+旅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討論,通過多次的專業會議,制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首先,結合寧波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國家發展的趨勢,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和創業能力,更新應用型教育觀念、加強境內外合作,在原先的“日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實施“日語+專業+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四型”人才,即技能型、復合型、“雙創”型、國際型外語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其次,通過與多家企業實行“定向培養”的培養模式,推行“3+1”的模式,同時又與境內外合作學校實行了交換生,學分互認的模式。
2、打造“日語+專業+創新創業”的創新型課程體系
創新型課程體系應在夯實日語語言基礎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創新創業類的知識素養課程、觀念課程和創新創業技能課程。知識素養課程有經營管理知識、專業職業知識和綜合性知識,心理素養有自我激勵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信心、自我恢復能力、駕馭風險與不確定性的能力、主動性和學習能力等。觀念課程不僅包括抽象意義上的創新創業理念、動機、需求、興趣的教育,更主要的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指明一條現實可行、循序漸進、可操作的創新創業之路。而技能課程是課程體系的核心部分,主要有三類:營銷技能類、網絡與計算機類、淘寶實務類。通過邀請相關企業和行業的創業人士,進行行業分析,對專業與課程設置進行評價與調整,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在低年級開設創新創業知識素養課程和觀念課程,在高年級開設創新創業技能課程。
3、形成“六位一體”的“雙師型”創新創業師資團隊
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迫切需要建設一支具備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知識面寬的“雙師型”師資團隊。為此,商務日語專業根據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努力打造“六位一體”的專業國際化師資隊伍,即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實現教育理念、培養方式、活動空間、引進方式、管理方法和行業師資六個方面的國際化。同時專業教師要不定期進入行業企業進行創新創業學習,同時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內外開展結合行業需求的創新創業孵化項目,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并不斷積累經驗。鼓勵教師利用自身優勢,參與企業的創新創業項目,通過每學期邀請企業教師授課師和不定期開設行業企業講座等方式,吸收最新的創新創業信息,多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4、創建三位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是增加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方法,還是行業對人才的較高要求。第一,圍繞行業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將各類課程的課內實踐、跨學科專項實訓、專業認知實習、專業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專業職業資格取證和創業實踐相結合,形成基于崗位和自主創業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第二,按比例配備創新創業實踐導師,強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指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重點指導其開展結合專業和行業發展的國家級或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校內創業孵化項目和自主創業項目。第三,加大校內實驗室的投入,增簽創業型校外實訓基地,創建校企合作創業實體工作室,采用“三位一體”的模式,促進本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同時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增設結合本行業的高質量的創業論壇、創新論壇。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將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創業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因此商務日語專業不斷深化專業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學生為中心,根據行業企業的最新發展,了解崗位的實際需求,不斷改革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強化技能訓練和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和創業能力,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境內外合作,將原有傳統的“外語+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實施“外語+專業+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四型”人才,即技能型、復合型、“雙創”型、國際型外語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培養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創業人才,從而使商務日語專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艷.閆國棟.孟威.權宇彤.逯家輝.滕利榮.孟慶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育,2014,(11).
[2]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0).
[3]陳晶晶.何云峰.創業教育如何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5(8).
[4]鄒祿祿.基于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15(5).
[5]周曉晶.于曉秋.朱煥.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2).
[6]常國良.融合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12).
[7]錢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