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
摘 要: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有意識地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件或現象引入課堂之中,以此在直觀生動的生活事件的引導下,降低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抽象性,促使學生結合學習內容展開客觀事件的分析思考,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因此,教師不妨讓案例教學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靚麗的風景,讓學生在案例教學法的引導下,構建更加系統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
案例教學擁有親切、有趣、共鳴性強等特點,能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呈現不同的案例,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案例展開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讓案例教學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靚麗的風景線。
一、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案例展開高效預習
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進行了高效的預習,才能針對性地展開學習活動,才能高效地構建知識體系。然而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文字說理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乍一看文字,以為自己看懂了,但是真正分析問題時,卻不能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結合相關案例展開高效預習。
例如《少年有夢》,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擁有夢想的重要性,主要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夢想。教學時,教師可以呈現萊特兄弟飛翔之夢的故事案例,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以替別人放羊為生,當一群大雁從他們頭頂飛過時,牧羊人的小兒子說道:“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他們的父親非但沒有嘲笑、打壓他們,反而鼓勵道:“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在父親的一再鼓勵下,在萊特兄弟二人的一再努力下,他們發明了飛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該案例思考:夢想是什么?夢想為萊特兄弟的成功飛翔起到了什么作用?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結合直觀、生動的故事案例,學生會總結出夢想的概念,會明白夢想的重要意義,會嘗試樹立自己的夢想。當學生在課前就已經構建了以上知識,那么課堂上,學生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案例突破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時,會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確定清晰的重難點,然后圍繞重難點展開教學活動。所謂的重難點,就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就是學生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的知識點。案例教學模式下,如果學生能夠運用重難點知識來分析相關案例,那么就說明學生真正地將其內化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相反,如果學生不能夠運用重難點來分析相關案例,那就說明學生對重難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認識漢字的階段。由此可見,案例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重難點掌握情況,更能夠促使學生高效地突破重難點。
例如《認識自己》,這節課的重難點就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方法以及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作用。教學時,教師可以呈現如下案例,即父子倆牽著驢進城,因為路人的非議,前后經歷了父子倆牽著驢,兒子一人騎著驢,父親一人騎著驢,父子二人共同騎著驢和父子二人共同抬著驢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該案例思考,父子二人為什么會做出以上啼笑皆非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教師還可以呈現卡夫卡的成長案例,卡夫卡從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懦弱膽怯,父親對他進行了嚴厲和粗暴的調教,但是依然沒有改變卡夫卡的性格,可是就是這樣的卡夫卡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學大師。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卡夫卡的成長過程,思考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案例展開知識的有效鞏固
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都需要不斷地練習來加以鞏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當然也不例外。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都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學生常常是苦不堪言。其實,讓學生死記硬背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深入鞏固的基礎上展開靈活運用。因此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不妨通過案例分析類的題目,讓學生在系統鞏固的基礎上更好地學以致用。
例如《網上交友新時空》,教師可以呈現這樣的案例題目,某中學生王某在網絡微博上添加了一個陌生人為好友,并時常在微博上發自己的照片,陌生男子根據他簽到的地址和相貌找到了他,王某險遭搶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該案例思考:針對王某的遭遇,我們使用網絡時要注意什么?是不是因為網絡交友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就杜絕網絡交友?進而讓學生通過該案例分析,復習在網絡交往中學會自我保護的知識點,復習網絡交友的特點。案例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知識點,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案例展開有效的復習、重難點的突破和復習鞏固,讓學生在案例教學法的幫助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芳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現代化,2018(11).
[2]吳明花.白板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學周刊,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