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長曉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基礎性學科,其中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是基礎,影響著其他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主要從進行高效備課、設置核心問題、轉變學習方式、完善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來探究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概念;核心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是基礎和核心,學生只有弄明白了概念的本質,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數學問題,進行數學運算,并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概念較為抽象,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困難,不利于高效地學習,深刻地掌握。但是如果圍繞著一個數學概念提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是要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概念。
一、進行高效備課,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基于核心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就需要老師進行高效的課前準備,核心問題的提出并不是隨意的,也不能使得問題過多,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數學教材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核心問題,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可以逐漸掌握數學概念。首先是備教材,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課的教材內容不盡相同,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概念也都不一樣,所以老師要認真研讀數學教材,明確數學概念的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其次是備學生,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都各不相同,所以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會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由于在之前學習過長方形和正方形,所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更加突出空間觀念,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所以對此我就提出了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與之前所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異同點,進而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二、設置核心問題,利用多媒體呈現概念
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要基于核心問題的提出和回答,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進行灌輸式的講授,這樣學生只會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地探究,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提出核心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這樣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數學問題的答案呈現出來,這樣更直觀形象,學生可以更生動地掌握,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概念,還能夠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圓”時,對于圓的概念需要學生掌握并且能夠自主畫圓,對此我就會提出核心問題、圓有哪些特征?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預習和獨立思考;接著利用多媒體將圓的圖形呈現出來,使學生更直觀地看到什么是圓,總結出圓的特征;最后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在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下,學生圍繞著核心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核心問題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而不是死記硬背,那樣也不會靈活地加以運用,所以學生要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在對核心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可以是自主探究,查閱資料,聯系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也可以是合作學習,圍繞著核心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老師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概念的學習理解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將學習結果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那么學生就會在思考核心問題的過程中只注重問題的答案,而忽略思考學習的過程,所以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評價需要從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過程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等幾個方面不斷進行完善,這樣才能從多個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不足之處,加以改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得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概念,就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核心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基于核心問題深入探究,認真分析數學概念,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興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解析[J].學周刊,2018(35):55-56.
[2]鄭秀銘.基于核心問題引領 助力學生理解數學概念[J].遼寧教育,2018(23):37-39.
[3]顏新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26.
[4]周濤.數學概念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