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 陳慧麗 蔣娜 謝潔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經內科多重耐藥管理工作中開展精益管理的效果及意義。方法 52例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6例。對照組行常規管理干預, 觀察組行精益管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檢出種類、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措施執行情況及感染率。結果 兩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隔離執行率96.15%、消毒執行率88.46%及健康宣教執行率92.3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08%、61.54%、69.23%, 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3.85%低于對照組的23.08%,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神經內科多重耐藥開展精益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因此該種管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 精益管理;神經內科;多重耐藥;管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lean management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management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gular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ea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yp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detected,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multi-drug resistant infections and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mplementation rate of isolation as 88.46%, implementation rate of disinfection as 88.46% and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as 92.31% than 73.08%, 61.54% and 69.2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wer incid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as 3.85% than 23.0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ean management for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so this management mode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 Neurology department; Multi-drug resistance; Management effect
多重耐藥菌指的是具有多重耐藥性質的病原菌, 即一種微生物能夠對紅霉素、氨基糖苷類以及β-內酰胺類等3類及以上抗生素同時產生耐藥性。近年來由于抗生素在臨床中的濫用導致多重耐藥菌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 現已成為造成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時由多重耐藥菌引發的感染癥狀治療難度高, 這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1, 2]。2011年衛生部(現衛健委)下發了關于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相關問卷, 2015年國內多名感染控制專家聯合制定了多重耐藥菌感染相關防控措施共識, 致力于降低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3, 4]。本次針對本院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實施精益管理情況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6例。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0例;年齡48~72歲, 平均年齡(57.6±5.5)歲;其中腦梗死患者6例, 腦出血患者5例, 腦卒中患者7例, 腦膜炎患者4例, 癲癇患者4例。觀察組男18例, 女8例;年齡49~75歲, 平均年齡(58.3±5.9)歲;其中腦梗死患者7例, 腦出血患者7例, 腦卒中患者4例, 腦膜炎患者5例, 癲癇患者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開展常規管理。由院感管理人員向實驗室檢驗人員核對當天審核報告, 記錄多種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例信息, 并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 與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相結合確定感染后進行管理干預, 采取藥物等措施進行病情控制處理等。
1. 2. 2 觀察組 開展精益管理, 具體如下。①歸類。即在神經內科規劃處固定區域收治該科室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 配置固定的檢查室與相關儀器設備, 固定患者檢查時間, 檢查時使用院感專用章, 蓋在檢查單醒目位置, 提示該患者為多重耐藥感染及采取相應的隔離種類, 避免交叉感染。②系統化。對原有流程進行優化改進, 接到醫院多重耐藥危急值報告后醫生填寫多重耐藥感染病例個案登記表, 護士按照多重耐藥個案控制表逐條落實規定條款, 對隔離制度進行細化處理。③整頓。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使用的體溫計、止血帶、消毒劑等醫療設備、儀器應集中管理, 統一放置在收納筐內并置于患者病房床頭柜。床尾配備專用快速手消毒液, 患者使用后的被服放置在黃色垃圾袋, 并標明內放置物品, 不再打開交接, 出病房時再套一層垃圾袋, 避免與普通患者的垃圾混放, 避免交叉感染。④消毒。責任護士需要每天對患者所用的設備進行清洗、消毒滅菌處理, 病房每天定時進行2次環境消毒, 使用的消毒液濃度為5000 mg/L, 對患者床欄桿、床頭柜、門把手等設施進行擦拭消毒。⑤保持。護士長定期在神經內科院感控制工作中進行抽查, 每個月初對患者感染預防方案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和信息整理。針對高危患者實施可視化管理, 在科室感染管理信息系統中對目標監測患者病原菌檢出分布情況進行公示以便于管控人員隨時瀏覽;在管控室內設置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分布情況, 通過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病原菌, 提醒醫護人員加強對高危患者的重視和管理;科室內掛有白板, 在其中標注需要進行接觸隔離的感染患者姓名及病床號;患者床頭卡上放置接觸隔離標識, 感染患者佩戴的腕帶有警示標識。患者出院后對病房連續消毒3 d, 采取空氣培養、物表檢測標本, 合格后方可收治其他患者。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種類、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措施(隔離、消毒及健康宣教)執行情況及感染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檢出種類比較 兩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措施執行情況及感染情況比較 觀察組隔離執行率96.15%、消毒執行率88.46%及健康宣教執行率92.3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08%、61.54%、69.23%, 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3.85%低于對照組的23.08%,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神經內科多收治年齡偏大的患者, 患者病情兇險危重, 其體質虛弱且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感染情況風險相比其他科室較高[5]。在實施精益管理前, 針對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患者監測流程的重點在于新患者, 缺乏全過程監控, 患者外出前的檢查及隔離情況只能通過抽查考核結果得知, 缺乏系統性管理, 導致部分外出患者信息忘記記錄, 導致患者整體管理效果不佳, 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經過調查發現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缺乏較為清晰具體的操作流程, 責任人責任不明確, 定期抽查結果顯示部分外出檢查患者信息記錄缺失[6-8]。為此本院在神經內科開展了精益管理方案, 對原本的多重耐藥菌監測、外出檢查及預約流程進行優化具體化處理, 實施信息系統登記患者信息及檢查報告等數據, 詳細標記患者外出檢查的項目、時間、隔離時間等內容, 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措施進行量化處理, 定期全面抽查考核。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隔離執行率96.15%、消毒執行率88.46%及健康宣教執行率92.3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08%、61.54%、69.23%, 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3.85%低于對照組的23.0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臨床醫務人員對該項感染情況的危害給予了高度重視, 已經明確防控工作的重點在于感染患者以及標本污染后的檢測結果無意義, 因此采集標本時需要送無菌標本, 避免標本污染影響檢測結果, 同時根據檢測結果為患者開展預防措施, 降低傳染率[9, 10]。多重耐藥菌感染現已成為院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因此必須做好預防工作減少感染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 這就要求醫院有條件快速準確識別多重耐藥菌, 執行無縫隙接觸隔離措施, 針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患者執行單間隔離, 避免細菌傳播, 進而保證其他患者、醫務人員的安全。
綜上所述, 為神經內科多重耐藥管理工作開展精益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提升患者對感染防控措施依從性及措施執行率, 以此提升患者感染治療效果以及病情控制效果, 所以精益管理可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紅英. PDCA循環法在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68):170, 172.
[2] 何玲芳, 樓永海. 精益管理在神經內科給藥差錯改進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8):73-75.
[3] 趙蓉芬, 張虹, 秦玉紅, 等. 蘇州地區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8,?25(3):380-382, 390.
[4] 李茵, 王箭, 駱融融, 等. 某三甲綜合醫院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監測分析與防控措施. 中國醫藥科學, 2018, 8(5):183-186.
[5] 徐科亮, 徐鈞陶, 葛偉. 神經內科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17(1):101-103.
[6] 楊玲, 齊姍, 張文菊, 等. 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情況分析及病房管理防控對策.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8, 20(1):79-81.
[7] 殷琳, 肖代雯, 劉華, 等. 2014~2016年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定植情況及耐藥性分析.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 14(6):137-139.
[8] 何繼菲. PDCA循環法在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29):107-108.
[9] 謝首佳, 王美玉, 潘建平. 多學科協作在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中的實踐與效果.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7, 16(8):741-744.
[10] 詹昱新, 樂革芬, 歐陽燕, 等. 集束化干預措施在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護理管理雜志, 2017, 17(7):493-495.
[收稿日期: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