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映
摘要:財務控制是企業集團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徑。本文以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為研究對象,闡述了財務控制概念。從資金集中管理、監督機制、全面預算管理、財務人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現狀。并從資金集中管控、監督機制設置、預算管理加強、人員控制等方面,探究了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的途徑。
關鍵詞:企業集團;子公司;財務控制
企業集團、集團子公司主要依靠資產進行相互聯系。而企業集團對子公司的財務監控,不僅是集團公司內部控制的基本途徑,也是其對子公司有效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多數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過程中,出現了較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整體集團財務管理效率。因此,對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途徑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財務控制概述
財務控制主要是企業集團利用產權關系,以出資人的身份,進行子公司財務管理活動的管控[1]。
二、企業集團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現狀
(一)資金管理不夠集中
企業集團各子公司間一般具有復雜的資本關系。若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中缺乏集中控制方式,則會導致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失靈,進而致使集團不能及時獲取集團現金流真實情況。
(二)缺乏有效的監督執行機制
企業集團一般會圍繞自身核心發展不同類型的產業,各子公司的業務范圍、經營模式各不相同。而現階段企業集團對各子公司財務監督管理機制的缺失,也導致集團財務規章制度和要求難以正確、及時在子公司執行。
(三)全面預算及決算管理體系不完善
全面預算及決算管理是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的主要手段。而由于企業集團責任主體對預算管理認識不足,難以科學、準確編制企業全面預算及決算,導致全面預算及決算管理流于形式,不但加大了企業管理成本,更無法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目標,難以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四)缺乏有效的財務人員管理制度
財務人員是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的重要支撐。現階段企業集團內部成員管理不善造成的金融管理風險發生頻率較高[2]。上述問題的出現,不僅增加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資金失控、財務數據失真,而且極易導致企業集團內部財務人員管理負擔。
三、企業集團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途徑
(一)構建以集中管控為核心的資金管理體系
資金管理是企業集團對財務控制的重要模塊。因此,在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階段,企業集團應以垂直管理、分級負責為核心,依托各實體單位,構建以預算管理為引導,以規范核算為原則,以資金管理為樞紐,以現金流風險防范為要點的資金集中管理體系。
一方面,在資金集中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企業集團可以降低資金最低安全持有數量為目標,將盈余資金用于短期投資,營造集團公司資金效益集群,同步提升企業集團融資能力及資金投資效益,為企業集團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規范自身對子公司財務管控流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員應逐步細化相關財務及資產評估標準。嚴格審查每一項目方案財務風險、收益分成。同時對子公司資產變動進行動態分析,為后期財務控制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設置嚴格的監督執行機制
財務監控工作有效開展,可以保證財務信息質量及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因此,除人員監督管理之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子公司資金監控、授權控制及審計監督[3]。
首先,管理和控制資金收支狀況是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監控的重要模塊。在具體財務監控工作開展過程中,企業集團可依托集中資金管控體系,以財務資金監控為核心,構建企業集團與子公司數據信息交互平臺。實現企業生產經營階段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有效結合,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集團與子公司信息不對稱問題。
其次,為進一步規范企業集團財務監控、財務結算流程,企業集團可以企業集團發展階段決策權責利益制衡機制為基礎,在內部控制管理中根據各子公司實際業務類別和特點逐步完善各子公司財務制度,加強對子公司的監督執行。同時利用內部授權控制的方式,合理設置授權事項審批權限、使用資金限額。如在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后,企業集團可對子公司在一定金額以上的投資、貸款項目進行授權。同時從子公司對外投資、貸款理想、資金控制、投資審核等方面入手,對子公司投資及貸款項目進行跟蹤管控,保證子公司投資及貸款項目在企業集團授權管理限度內。除此之外,對資金流失風險較大的重要項目必須進行補充規定,如為特殊事項、重大事項、預算外支出必須上報集團。
最后,企業集團管理結構審計是財務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定期財務審計的基礎上,企業集團應增設不定期審計模塊,對子公司成本開支、利潤構成、籌集資活動、債權回收等模塊進行不定期審計。并設定對應管理方案,規范子公司財務行為。
(三)構建完善的全面預算及決算管理體系
集團子公司全盤財務處理不僅包括費用、收入管理、稅務申報跟進、報表制作等,而且包括國資委年度預算及決算工作。因此,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集團首先應加強對子公司預算監控,以企業集團整體發展規劃為引導,以企業集團階段發展目標為預算標準,綜合考慮子公司經營規格、成本、組織結構等因素,逐步分解、落實,設定明確的權責關系,為子公司在財務管理階段自我控制、調整提供幫助。需要注意的是,在預算編制階段,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員應財務自上而下的方式,沿集團企業預算目標——子公司經營特點及狀況分析——子公司任務目標確定路徑,協調企業集團、子公司財務利益,保障預算的有效落實。
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開展階段,為保證企業集團戰略規劃的有效實現,企業集團可以依據分級管理原則,設置兩級預算執行體系。企業集團直接管控二級預算執行體系。隨后二級預算執行體系對下一等級預算執行單位進行管控,通過逐級深入可以保證子公司預算管理辦法與企業集團管理規范相符。除此之外,企業集團在常規預算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倒逼機制,將子公司月度報告、季度報告、年度報告進行有機結合,形成集團式控股模式。并對子公司財務管理情況進行預見性統籌分析,提高自身對各子公司的資金管理水平。
此外,為保證國資委年度決算數據的安全完整性,企業集團應逐步完善財務決算制度,將子公司工作總額、預算指標進行有效連接。并以事前控制為要點,對各子公司財務支出進行嚴格管控。在這個基礎上,針對子公司每一部門及個體,合理劃分財務風險責任體系,保證子公司財務危機的及時發現、處理。
(四)加強子公司財務人員管理
首先,企業集團應采用委派制,對各子公司財務經理進行管理。即由企業集團財務總監聘任、委派財務經理進入所屬子公司。同時根據集團公司發展需要,進行子公司財務人員內部調度[4]。促使子公司財務人員人事關系均在集團公司,降低子公司對財務人員利益影響。同時企業集團財務總監需要以“服從企業集團,服務子公司”為原則,從縱、橫兩個方面,對各子公司財務管理、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培訓管理。保證子公司財務人員服從于集團企業,服務于各實體單位經營活動,對企業集團及實體單位領導人負責。
其次,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員應提高自身服務意識,利用自身財務管理優勢,在紅線約束限度內為下屬子公司提供通道,促使子公司財務管理效率優先提升。
最后,在企業集團統一管理委派財務人員薪酬、保險及人事的基礎上,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員可利用年度考核、內部審計的方式,對委培財務人員工作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評定。以此為依據,對委派財務人員年度工作業績、業務能力進行評定,進行續聘、獎懲、解聘處理。
四、總結
綜上所述,實力雄厚的企業是企業集團的主題,其主要以產權聯結為紐帶,將多個技術、經濟、契約進行了連接。在法人治理結構集團化發展的背景下,為充分發揮集團總部職能,企業集團應加強對子公司財務控制。構建以集中管控為核心的資金管理體系,設置嚴格的監督執行機制,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結合子公司財務人員的強化管理,可為集團管控建設核心目標的實現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杜海濤.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的主要途徑探微[J].現代商業,2017(7): 134-135.
[2]許德俊.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財務控制實現方式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1): 23-23.
[3]趙作異.加強對子公司財務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財會學習,2018,No.191 (17): 94-96.
[4]張麗霞.論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監控[J].中國集體經濟,2017(28):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