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輝
摘 要: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同時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由于學生之間智力水平、知識結構、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致使學生個體在學習效能和學習素養上也表現出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對待學生,而是要承認差異、落實推進分層教學策略,才能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和進步。對此,本文將從教學內容分層、問題解答分層和評價內容分層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論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法實踐運用的具體策略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法;運用
分層教學指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的一種教學方法。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讓一個學生都獲得的適應性的發展。所以,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將學生的整體進步作為教學的中心和重點,促進分層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落實和應用。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此展開一番詳細的研究和具體的論述。
一、教學內容分層,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時機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高中數學教師往往是向所有學生傳授同一部分、同一難度的知識內容,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根本無法充分且深刻地理解這些知識,從而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以教學整體目標為基礎,根據學生之間的知識結構、實際水平的差異性來確定教學內容,使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適應每個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學習時機,擁有實踐活動的平臺。
例如,在教授《等差數列》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們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了分層。如,筆者在一開始時,先為學生們提出一些小問題,引出教學內容,然后通過再根據問題帶領學生們認識等差數列的公式,讓學生們深刻理解等差數列的特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們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習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們共同探究。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教學內容分層,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學習的時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問題解答分層,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鍛煉空間
過去,高中數學教師完全“包辦”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并沒有充足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鍛煉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框架之中,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和提升。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向學生提出層次化的問題,明確差異化的解題要求,從而讓每個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學生解決適合其思維發展特點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鍛煉的空間,照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有效激活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以達到人人進步的理想境界。
三、評價內容分層,使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成果
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優化學生學習成果的保障。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構建分層化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成果。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更好地明確自己的不足。此外,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和提升,讓評價內容變得分層化,最終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評價,實現發展和進步。
例如,在教授完《橢圓》這部分知識后,筆者會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狀況,對學生們進行了科學的評價,由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不同。所以筆者對學生們的要求也不同,隨著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筆者會降低對學生們的要求,當學生們完成學習任務后,筆者都會一視同仁的對學生們進行表揚。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評價內容分層,使每個學生都取得了學習成果,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總之,分層教學法是新課程標準中因材施教理念的直接體現,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的必須要堅持以生為本、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以因材施教為基本教學宗旨,通過教學內容分層、問題解答分層和評價內容分層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有效促進高中數學課堂的分層化教學,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取得收獲,實現學習能力和素養的發展和提升,達成新課標所提出的目標,促使高中數學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孫艷芳.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4+76.
[2]陳歡.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