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濤
摘 要:創造是人的本質特征,是人的智慧和意識能動性的最高表現,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合適的學科之一。數學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主的基礎觀點,應直接指向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也就是說,數學教學應從"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入手。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關鍵詞:誘發思維;創造氛圍;創設情境;培養能力
一、挖掘創新因素,誘發創造思維。
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時,要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角度考慮,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如教學求平均數問題時,在學生掌握了“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這一規律后,我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后提問:“第二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8厘米)“這個答案與該組中哪個學生的身高相同?”(4號學生),“他的身高在全組7名學生的身高中居什么位置?”(居中間)。“由這個例子你能想出一種新的算法來嗎?”討論中,同學們以求平均數是把一組數“移多補少”的道理為依據,從一組數的平均數總是處于這組數中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這一規律入手,進行探索。總結出把一組數中居中間的一個數估計為平均數,再與其他各數進行比較,經過調整,最后確定平均數的新方法。在完成P29“做一做”第1題時,許多同學就用此法求出平均數。在做練習七第2題時,學生把三個數的中間數46估為平均數,再進行比較、調整。其中45比 46少1,50比46多4,對抵多3。因而原估計的三個數的平均數46應加上3÷3=1,確定為47。這樣用估算法很快得到答案,閃現了同學們智慧的火花。
二、創造良好氣氛,形成創新氛圍。
努力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藝術》中認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來決定的。”傳統師尊生從的師生關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只有提供寬松的學習情境,才能為創新提供一個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在一種壓抑的環境下,學生只會封閉自己的心靈,根本談不上創造。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營造寬松、積極向上、愉悅、和睦、融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開展爭論,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思維暢通無阻,靈感得到閃現,從而推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時長期有意識地培養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去積極思維或操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足夠的創造機遇。如教學“面積單位”時,我先出示兩個大小差異明顯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學生很快看出大小。再讓學生比較寬相等,而長略有差別的兩個長方形,學生通過操作比出了它們的大小。然后出示兩個長寬都略有差異(寬略長,則長略短)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學生通過看、重疊的方法難以得出結論。此時,我把圖形背面打好的同樣的方格讓學生看,使學生通過數方格比出它們的面積大小。最后出示指出這三個空格中有三個圖形,可惜看不見,猜猜看,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從而引發學生爭論:有的認為10格的大,因為10格最多;有的認為說不準,因為格子的大小不一定一樣。然后我揭開紙加以驗證,使學生認識到比較幾個圖形的大小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
四、注重操作交流,培養創新能力。
(一)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小學生受年齡特征影響,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特征。動手操作是他們直覺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必須重視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現,從中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師要提供平行四邊形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剪、拼、折等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從而探索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并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交流討論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課堂討論是生生互動的好形式,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能集思廣益,既體現了主體作用,又有利于學生間的多項交流,還能學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提高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進而產生獨特的見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應用討論這一手段,引導學生相互啟迪,深入探究,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如教學“24×13”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所得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這一難點,要求學生討論:(1) 13可以分成幾個十和幾個一?(2)求“13個24是多少?”應該分幾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通過讓學生質疑、討論,使學生從中發現乘的順序,理解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是得多少個十,乘得的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從而既使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又突破了教學難點。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