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也發生改變,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數學課程實驗對提高個人能力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將結合新課程實驗特點,討論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真實情景、總結客觀規律、計算機課件模擬等教學策略,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其全面發展作出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實驗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學習的重難點內容,因為其邏輯性、抽象性較強,所以更加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課程可幫助學生加快知識吸收效率,教師利用計算機軟件,組織教學工作。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實驗問題,發揮自身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促進高中數學課堂向著現代化方向轉型。
一、高中數學新課程實驗特點
《中學數學的教與學》一文中提到,數學實驗就是將數學概念以具體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實驗操作,學生對數學概念可以產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引申化學、物理等學科知識,拓寬學生認知視野。近幾年,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教學軟件被開發出來,例如:繁瑣、復雜的數學運算可以通過計算機完成,加快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很多數學邏輯與定義也都可以通過實驗來解釋。新課改中《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時融合實驗課程已經是必然趨勢,為了確保實驗課程發揮最大價值,就需要不斷完善教學方式[1]。
二、高中數學新課程實驗基本狀況
(一)結合教材內容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主要包括了:平面幾何解析、立體幾何解析、概率統計、函數等等。教師在開展實驗課程時需要緊扣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立足于教材內容。當前很多教師對于實驗課程的設計過于獨立化,實驗內容與教材內容有很大出入,沒有發揮實驗教學的輔助作用,單純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開展。對此需要教師轉變課程設計理念,以往實驗多以演示的方式實現,很少有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個人探索、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良好提升,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本教材,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主實踐思考,然后總結實踐報告,將實驗課程與教材內容有效聯系起來,確保兩者緊密結合,提高學習效率[2]。
(二)創設真實情景
高中時期,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對于社會生活感知范圍較小,在學習數學時往往找不到現實世界與數學定義之前的聯系,甚至會認為學習數學對實際生活沒有用處。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數學課堂活力。教師在開展實驗課程時,需要從真實情景入手,創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情景。例如:在學習統計時,教師可以模擬超市購物場景,引導學生如何最快的匯總不同商品的金額,設計出特定的算法程序,解決此類問題。通過這種創設實際情景,學生思維能力不僅僅能夠得到鍛煉,同時也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
(三)總結客觀規律
高中數學中很多定義、知識都是經過長時間實踐總結出來的客觀規律,以往數學學習中,教師往往都是直接告訴學生這些規律,而學生對這些規律只能死記硬背,從根本上并沒有理解定義是如何產生的,這也就對與其認知、掌握、應用造成一定制約。借助數學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多次實踐,幫助學生總結數學規律。例如:在學習"概率"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組織學生投擲硬幣或骰子,要求學生在多次實驗時做好投擲結果的記錄,等待實驗結束后對記錄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理解"概率"的概念,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真實感覺數學客觀規律在生活中的存在,加深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習興趣。
(四)計算機課件模擬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云計算、大數據等理念開始逐漸影響教育教學模式。計算機課件是當前教師在實驗課程上常用教學手段。例如:在學習函數時,教師可以通過改變一元二次函數圖像系數,得到變化的圖像內容,讓學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函數性質。以往教師在黑板上使用的"描點法",很容易因為操作不準確、反復描點、繪圖效率低等問題浪費課上教學時間,學生在等待作圖的過程中,注意力往往不能保持集中,降低學習效率。而通過計算機課件模擬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僅僅需要鼠標點擊、拖動,課件上就能出現三角函數的變化。學生也會因此對定義域、值域、極值、周期、相位等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還能更加清晰的傳達立體幾何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立體幾何思維模式。
綜上所述,當前高中數學課程改革建設正不斷落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能夠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數學實驗能夠豐富學生視野,方便學生以更加直觀、清晰的方式學習課程知識,為確保實驗內容科學且有教育意義,需要教師結合班級實際學習進度展開研究,發揮新課程實驗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紀宏偉.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價值、特征與實施要求[J].教學與管理,2019(13):48-51.
[2]杜東儀.數學實驗在高中數學探究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