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清
摘要:初中階段數學學科知識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嚴密性、邏輯性、整體性等特性。本文就數學學科知識的整體性這一特征,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抓住數學學科整體知識體系進行有效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活動實效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知識形成;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128-01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提升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數學品質已經成為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整體知識體系的認識度,掌握其知識之問的復雜聯系,更好地進行實際復雜問題的解決,已經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和要求。實踐證明,如何能實現數學各單元知識之間的“無縫”對接,完成數學單元知識教學的整體推進,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本人結合自己的一些實踐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1.數學學困生的概念
通常將學困生的類型分為兩種,一種是屬于智力型的學困生,其產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智力水平有限;另一種是屬于非智力型的學困生,其不具備智力水平不夠的問題,產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受家庭以及社會消極環境的影響,使其難以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不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難以達到高效率的學習,不能夠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導致成績低下。數學學困生大體上也可以分為智力型學困生以及非智力型學困生兩種,其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表現主要是由于學法不當、行為不良、興趣缺乏等因素導致數學學習水平不高,難以按照數學教學的相關要求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與自己智力水平一致的學生相比數學成績遠遠落后的學生。在本篇文章當中所指的學困生就是非智力型的。
2.產生數學學困生的原因
2.1數學科目過于抽象。
抽象,也就是說將諸多的具體形象抽去。在數學學科當中,主要是對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進行研究,所有的數學模式全部有抽象思維產生。數學的研究對象在現實生活中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其又客觀、廣泛的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就比如當速度確定下來之后,所使用的時間越長其所行走的距離也就越遠。數學學科的學習就是通過推理以及判斷來進行的,其所具備的抽象程度要比其他學科高很多。就是因為這種抽象的特性,導致學生學習困難,難以實現知識的生成。
2.2教師思維觀念陳舊。
對于一部分的學困生來說,其曾經也擁有者非常良好的數學成績以及學習興趣,對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依舊充滿著期待,但是,由于老師的緣故使得他們漸漸的對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以及信心。不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難以有效的管理組織課堂,不能夠有效的講解知識,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等等,這些問題都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興趣。
3.如何在知識生成過程中促進學困生有效學習
3.1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對學困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困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使他們熱衷于數學這一科目。學困生不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意識,難以自覺的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是,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他們就會非常積極的參與。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比如猜謎語、設疑問等,以此激發學困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多加使用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教學,用動畫、圖片以及聲音等手段把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形象化,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學習難度,實現學困生的快樂學習。
例如,有一節數學課的內容是《走進圖形世界》,這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靈活使用多媒體一起,在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拆分成三角形,或者將三角形組合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這種圖形之間的任意組合拆分將使學困生感受到數學魅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積極投入到實際學習活動中來。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使學困生認識到圖形的本質,掌握圖形變化的真諦,了解各個圖形之間的關系,同過多媒體來使學生走進圖形的世界。
3.2幫助學困生建立信心。
在初中數學學困生當中,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缺乏信心,不認為自己能夠學好數學,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對學困生學習數學的效率產生影響。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與學困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來鼓勵和引導學生,減少指責與批評。與此同時,還需要教師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愛,積極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當學困生取得一點點的進步時,教師就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肯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只有幫助學困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使其完成知識的生成。
例如,在講解反比例函數這一內容時,因為這一章內容比較抽象,盡管教師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仍然有一些學困生存在學習困難。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多提一些基礎性、簡單的問題,在最大的限度上引導學困生進行正確的回答,通過這一方式來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息,這樣更容易完成知識的獲取。
總之,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只有貫穿整體教學思想,充分認識數學教學的整體性,認真研習教材,完整解讀教材,進行知識與情感結合的有效教學,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有實效,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學明.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J].高考,2018年25期.
[2]孫兆安.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J].好家長,2015年42期.
[3]田永蕃.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訓練[J].教育革新,201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