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豐
◆摘 要:良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從提高認識,重視序言;精心介紹史料,安排演示實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講授;寓學于教,寓學法于教法等四個方面來論述上好初三化學序言課的必要性。
◆關鍵詞:提高;重視;精心;生動;學法;教法
良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初三化學是化學的啟蒙課,那么開宗明義的序言課是至關重要的第一課。故上好這一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何上好序言課呢?我談一下幾點粗淺的看法,供化學愛好者商榷。
一、提高認識,重視序言,做好準備,根據初三學生年齡特征進行教學
初三學生年齡均在14~16歲之間,這一時期是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學生對新的學科普遍存在著好奇心。對啟蒙課講。常因缺乏探究實驗的自覺性,故這種好奇與興趣,僅滿足于對實驗的操作和現象的觀察上。這種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引向高一級層次,那將是不持久的、不穩定的。這個年齡在思想方式上,學生已接受感性認識,對由已知知識推導出某種新知識卻不易掌握。顯然,這在教學上要以歸納法為基礎,逐步過渡并熟悉演繹法。對學生學習方法起到不可估量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想方設法,精心安排序言課講授的每一環節。時間證明,不少知名的化學教師。無一不是在精彩的哲理、嚴肅而有深思的序言課講述中得到啟迪,立下宏圖大志。而后來對化學煩惱、無興趣,也多與序言課的講述有關。因此,序言課覺不能視為開場白,平平庸庸泛泛而過。
二、精心介紹史料,安排演示實驗,是上好序言課的有效措施
實驗是化學科的最高法庭。對序言而言,教師應將顯而易見、制取方便,操作簡單、難度不大的實驗在序言課上演示,這不僅迎合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通過實驗的全過程,直觀、親切,以物敘事,清晰呈現物質變化的全過程,使學生易于明了序言課要交待的什么是化學、化學變化、化學性質等重要概念。課本安排的鎂帶燃燒、碳酸氫銨和銅綠的分解,對剛涉足化學的初三學生是多么具有誘惑和燃燒起探究化學世界的激情。
演示之余,生動有趣的講述一些中外知名化學家的研究道路。如我國制堿工業先驅侯德榜,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研制成功《侯氏制堿法》,舉世聞名,為人類做出了貢獻。又如載譽史冊的放射性元素鐳和釙的發現者,波蘭女士居里夫人的科研經歷等等,將會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激發熱情,培養科學態度,樹立遠大理想和為科學獻身的雄心壯志。
三、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講授,是上好序言課的關鍵
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工具,是教師生命的支柱。準確優美的語言,恰當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講授,不光使學生精神振奮,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使所講概念易于接受,印象深刻。所以教師在備課前的一言一語,字斟句酌,精推細敲是十分必要的。一節課時間有限,教師要緊緊把握什么是化學、化學性質等中心議題,正確清晰,言簡意賅表達出來,用極短的語言將自然現象科學定理,集中而概括的解釋出來。就會使學生得到無限的享用和理解。
對于貧困山區的教師,可因地制宜。從生活中耳聞目睹的、具體熟悉的事例中,抽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素材,緊扣序言課的主題進行講述,也是可取的。如從人們生活中穿的、吃的、住的、用的無一不是和化學有關的。這些舉例學生看得見、不陌生,能使序言課所闡述的內容得到升華,學生也會深切感到化學就在身邊,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活躍了課堂氣氛,傳授了科學知識。“言雖已逝,意猶未盡。”
四、寓學于教,寓學法于教法,是上好序言課的任務
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為保持和提高這種高昂的學習激情,教師在序言課上就要教給學生觀察實驗的方法。沒有實驗就沒有化學,化學與實驗如魚水關系,所以教師在實驗中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操作步驟、實驗觀察、分析解說,都會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如鎂帶燃燒的觀察,就要提醒學生,點燃鎂條前后的色態變化和鎂條一定要用坩堝鉗夾住。
初三學生求知欲旺盛,記憶好,教師應要求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記憶,學會記筆記,強調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學好化學的得力方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不拘一法,貴在得法。在序言課上,從事啟蒙化學教育的多才多藝的教師,對第一次聽化學的學生,因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可能觸發其心中蘊藏的極大熱情是舉不勝舉的。化學獨特的實驗和豐富無限的史料,為進行啟蒙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想見,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序言課將會更加有聲有色的步入啟蒙化學教育的最前列。
參考文獻
[1]徐尚定主編.化學原來可以這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