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澤
摘要:要聚焦新課堂,把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優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敢于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關鍵詞:教學效率;營造情境;生活情境;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255-01
在新課改下,課堂已經變得豐富多采,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對于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停留在“質量”的層面上,更多的是在追尋和構建心中的理想課堂。每次的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優化。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從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情境。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將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里,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為該投的“信箱”里。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于教學游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2.生活情境學習數學
既然數學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聯系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進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作為教師要設計更多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
例如,在講“前后”這一新課時,教師提問:“你們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嗎?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低年級組的跑步比賽,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時緊張又激烈的場面。”這時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的一段錄像,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后教師把畫面定格在比賽開始不久,接著向學生提問:“你通過觀看,知道當時誰跑在最前面嗎?誰跑在最后面嗎?”從而引出今天這節課所要研究的有關問題“前后”。這樣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認識物體”,先讓學生看一段錄像(家里的各種家具、擺設),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幾何物體的樣子,然后再觀察、觸摸自己桌子上擺放的各種形體的學具,這樣從視覺到觸覺,從大物到小物,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在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礎上,再引入新課。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3.數學練習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夠使用過關游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能夠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資料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潛力更加深入。
4.優化課堂各個環節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使之優化,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興趣滿堂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導課要新穎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求知若渴想參與。在導入新知時,教師設法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起學生心理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興趣盎然地樂于參與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中來,讓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
其次,指導學生探究新知時,方法要巧妙得當,使學生學會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教師重點指導學法,通過引導、點撥,明確思考方向,始終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既掌握了新知,又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
最后,在課堂小結時,讓所有學生都暢談收獲,都能達到再次參與,都能感到收獲的喜悅。可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談收獲,同一小組內互相談收獲,爭先發言在班內說收獲等形式,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全體學生再次參與新知的再現回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盡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回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參考文獻:
[1]李鳳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N].《學周刊》,2012年28期.
[2]陳登奇.如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N].《學知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