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3~6歲的幼兒實施德育,其德育的內容和途徑是什么?《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游戲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幼兒園的德育內容主要是發現幼兒情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一日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我認為對幼兒實施德育活動是貫穿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之中的,貫穿于他們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關系之中的。簡而言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其各個環節都可以用來對幼兒實施德育,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
◆關鍵詞:德育教育;幼兒;一日活動;滲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對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觀察和引導、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良好的德育經驗,養成良好的德育行為,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和諧發展。那么,怎樣才能有機的和諧的將德育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及其各個環節中去呢?
一、樹立潛移默化的滲透意識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就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在美術活動中,老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不但注重對幼兒構圖技能技巧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協作的品德和良好習慣,達到育人目的,教師所講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說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滲透、感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個人的意志和行動,在“潤物細無聲”當中受到啟迪和熏陶。如在觀察的教學內容中,德育內容是較為明確的,教師要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內容,抓住作品的藝術特征,結合幼兒的實際進行欣賞教學,幼兒不僅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形象說話,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可以替代的。從德育的意義上看,應引導幼兒要注重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用正確的審美態度來觀察生活和自然。
二、抓住生活契機,常態化滲透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怎樣才能將德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去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應當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瑣碎的。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例如,我們班上有幾位小朋友用餐時經常丟掉飯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幫忙摘菜的機會,組織全班幼兒去摘豆角。小朋友們很投入,可是時間一久,他們就沒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腳酸,有的喊腳痛。通過這次勞動,讓幼兒認識了食堂工作人員的勞動,使他們懂得了應該尊重和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浪費飯菜,不往地上亂扔臟東西。
三、重視無聲教育環境的滲透作用
利用環境來教育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一項革命。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幼兒園規程》指出:幼兒園要創設與教育相應的良好的環境。這里的“環境”有兩方面:一是指物質環境。二是指精神環境。我們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在活動時中創設了一個以愛祖國,愛家鄉,為內容的活動角,并隨著活動的變化,更換不同的內容,是幼兒一進活動室就感受到了五愛教育的氣息。我們的環境不能作為一個擺設而是應該與教育教學的內容息息相關。另外,我們除了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我們的肩上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棟梁之才的責任,因此,我們應該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俗話說:“身教勝于眼角”,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幼兒影響最大。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廁所時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腳,我連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趕緊跟他賠禮道歉,或許,這種無聲的行動要比你在課堂上講十次、二十次要奏效得多。
四、家園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歲的幼兒,其道德意識正處于一種朦朧階段,家長是幼兒第一人教師,家長的品德行為,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對幼兒品德形成和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應此,我們要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要求家長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家園之間要建立良性聯動機制,有效的溝通是關鍵。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一門藝術,除了要講求真誠以外,還必須講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事半功倍,最終贏得家長的支持與認同,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認識,有利于促進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進一步的合作互動。老師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及對待父母的態度等,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幼兒的思想工作。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師找她談話時,她也勇敢的承認了錯誤,并表示明天回園時,把橡皮帶回。可當我們把這件事向她媽媽反映時,她媽媽生氣的指責老師說,我相信我的女兒,她從來不偷東西的。后來通過我們促膝相談,消除了她的誤會,她也愿意配合老師共同幫助女兒改正缺點。
總之,幼兒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難度,它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而具有優良品德是每個孩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對幼兒充滿愛心,用愛的紐帶聯結師生關系、同伴之間和諧的環境氣氛,從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開始,將德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及活動中,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使幼兒情感得到和諧完美的發展,同時,我們要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探索幼兒德育滲透規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邁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長對早期教育的期望,也是我們廣大幼兒教師的心聲。
作者簡介
張希梅,大專學歷,一級教師,任職于鞏留縣第四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