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
【摘要】新課程標準推出后,我國教育部越發重視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各小學語文教師積極響應,紛紛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新型教學方法,致力于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小學生提供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但在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存在一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氛圍方面的不足。本文簡要分析了新時期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深入探究了新時期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優化方法,以期為我國小學素質教育改革提供助益。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優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禁錮枷鎖,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但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傳統教學模式遺留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簡單、教師忽視學生興趣的重要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特點,明確人教版教材的語文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創新課后作業形式,從而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勵學生的互動期望與參與熱情,逐漸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新時期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簡單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沿用傳統教學中“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形成一定的互動觀念,更沒有語文基礎,采取“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礎,這些教師忽視了小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主觀感受,忽視了小學生對課堂互動的需求,沒有正確認知小學生學習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小學生會認為語文知識乏味枯燥,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小學生今后學習與生活的成長與發展。此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僅僅是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講解,還停留在以教材基礎內容為主的階段,沒有進行拓展和延伸,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
(二)教師過于嚴肅,忽視興趣的重要性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也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認為為人師長要立身則正,這些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時神情過于嚴肅,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壓抑,導致小學生在尊敬教師之余還對教師產生了“畏懼”心理,致使學生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過于盲從教師指令,嚴重限制了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新時期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優化方法
(一)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小學生剛剛入學沒有多久,還沒有形成語文基礎知識的系統概念,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力極強,善于學習與發現,能夠積極汲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好奇心理,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面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體驗不一樣的課堂教學,引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以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比尾巴》為例,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認識十二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了解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確定課堂的主要教學手段為多媒體演示;然后要在多媒體上分別給學生播放六種不同動物的真實畫面,并引導小學生看這些動物的尾巴“同學們,看這個孔雀的尾巴是多么美麗”“看著老虎的尾巴,多么有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王國的尾巴比賽吧”。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小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動物有尾巴”,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小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狀態,并進一步引領小學生進入閱讀課文圈生字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享受這個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小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其中不僅包含著我國的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方法,還包括我國的風土人情、古今名典、人文素養與處世觀念。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反思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規避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單一的缺陷,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首先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教學要求對語文知識進行延伸,引進與教學重點相關的語文知識,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靜夜思》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等生字”“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確定課堂教學重點是“認讀生字,寫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 ? ? ? “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然后教師在開始課堂教學時,引進“月”的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平時有認真觀察過月亮嗎?”“月光給你的感覺是怎么樣得呢?”“古人常常以月抒情,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以月為主的思鄉詩作。”通過這樣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索的狀態;最后,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為切入點,讓學生思考:“學習了這篇古詩,假如讓你將某種情感寄托于月亮,你會寄托哪種情感?”引導學生展開延伸思考,有目的地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激發小學生的思維活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充分發揮“鼓勵的力量”
新課程標準推出后,小學語文教師越發重視學生的主觀學習感受,“鼓勵性教學”成為各教師提倡的教學模式,小學教師通過對小學生的鼓勵、肯定與贊賞,激發學生內心的表現欲,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中。
教師可以利用鼓勵、贊賞、肯定等方式,充分認同學生的學習行為,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尊重并給予一定的建議,能夠有效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按照教師提供的思路思考,獲得準確的答案與語文知識。比如“月光給你的感覺是怎么樣得呢”這個問題,難免有的小孩會在課堂上回答“代表月亮消滅你”這樣的答案,教師可以首先表示肯定“我也很喜歡這個動畫片”,然后給出引導性建議“但我認為月光更適合寄托思念的情感,你經常思念誰呢”,讓學生在輕松、自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展開學習。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標準推出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我國素質教育成熟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教師應盡早擺脫傳統教育觀念束縛,改善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深入貫徹現代化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建和諧課堂,利用科學的評價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全面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蔡信治.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9(12).
[2]龍世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之我見[J].文學教育(下),2019(2).
[3]李守明.新時期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及優化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
[4]林俏.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段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28).
[5]張唯.從“有效四環節”中的“有效上課”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J].科教導刊(下旬),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