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瑞紅
【摘要】國學,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智慧結晶,其是建立在諸子百家學說的基礎上,涵蓋了明清理學、魏晉玄學、兩漢經學、隋唐道學、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元曲、漢賦等一系列的完整的學術體系和文化體系。誦讀和學習國學經典,能夠有效地培養初中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情操、語文素養、語言組織能力等,可以說,學習國學經典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國學經典,依照我國經典文化來豐富初中生的知識面,開闊初中生的眼界,促進初中生的語文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國學經典;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這些年來,我國開始興起了一股國學熱,一時之間,國學走進了尋常老百姓的視野,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國學的好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地融入經典國學,幫助學生從經典文化之中學習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學習習慣,是所有初中語文教師都積極追尋的一個目標。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初中語文教學和國學經典誦讀的有效整合。
一、通過誦讀,將語文和國學聯系起來
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之中,其實就有一定比例的國學經典內容,類型多種多樣,包括散文、詩歌、韻文等體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就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展開誦讀,走進元曲、唐詩宋詞的世界,感受國學的魅力所在。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背誦是學生最常見的學習活動之一。通過背誦,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了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語言結構和思想感情。初中生大量的誦讀經典詩歌,既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感受其中的語言價值,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在語文課文之中,很多國學教材都飽含了大量的寫作技巧和豐富的語言表現手法,值得初中生去反復斟酌和學習。比如說,在司馬遷《史記》中有一段內容,是講述陳勝吳廣起義的經過,即《陳涉世家》這一章節。在這篇文章之中,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反復地去誦讀和分析這句話,細細思索這句話所表達的主要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了解了這句話的內容,知道這句話表達了當時陳勝心存高遠的志向,并在以后的寫作中,進行巧妙地借鑒和利用。不僅如此,反復誦讀國學經典,還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結構,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為學生日后的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借助國學的誦讀技巧,增強人文意境
初中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之中,教學的手段可以靈活多樣,不必拘泥于某一種。在進行國學誦讀時,初中生需要對文本內容所傳達的意境進行深刻的把握和品味。尤其是畫面和詩歌的聯想,利用文字來將詩畫的同質性表達出來,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所營造的意境。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師借助多媒體,來給學生充分地展現課文中的意境,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一般,盡快地融入課文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在語文學習過程之中,誦讀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之中,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了解課文的人文特征。比如說,教師在講授《愛蓮說》這篇國學經典時,就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誦讀,對蓮花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和蓮花有關的視頻,并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談一談在這篇文章之中作者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學生經過反復誦讀,感受到課文的意境,逐漸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到了作者對蓮花品質高潔的贊美之情。最后,教師再對這篇課文進行全方位總結,梳理其中的哲學思想與內涵,并讓學生進行背誦和抄寫,在這個過程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把握。
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生還處于好奇心和探究欲都比較強烈的時期,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創設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設國學經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的誦讀經典文化,了解國學的魅力,從而愛上國學。比如說,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積極地開展與國學相關的語文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舉辦國學辯論大賽、國學詩歌演講大賽、國學品析大賽等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和國學經典的距離,在反復誦讀過程之中進一步了解國學,既增長了學生的視野,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比如說,語文教師在講授《陳涉世家》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其中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些能夠充分體現陳涉性格的句子。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表現,扮演陳涉這一角色,將這些句子表演出來,由語文教師和其他同學做評判,看一看誰的表演更加貼近陳涉這一人物的性格,誰的動作、語氣、神情把握得更加精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熱情,提升學生學習經典國學的積極性,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實現資源整合,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結合課本內容和課堂目標,合理的選擇教學手段。如果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手段來進行語文教學,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降低教學效率。比如說,在學習《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的這一階段,帶領學生去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搜集陶淵明的資料,對陶淵明的其他作品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學生能夠站在陶淵明的立場上,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作者將現實和理想結合在一起,通過描述桃花源中的美好,揭示了對現實的不滿。這段時期,朝廷腐敗不堪,陶淵明雖然身在江湖,但是心中仍舊掛念國家,有著濃烈的抱負之情,因此才寫下了這篇曠世著作。學生在了解了作者當時身處的背景之后,能夠更好地完成對文章的理解。在平時學習唐詩宋詞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相關的視頻,讓學生情不自禁地進行搶答,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娛樂節目,愛上國學經典。
五、結語
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及時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將國學經典誦讀有效地與初中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愛上國學,將國學有效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丁建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漫談[J].學周刊,2019(8).
[2]楊婷婷.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關系研究[D].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17.
[3]金麗紅.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文學教育(下),2017(5).
[4]趙雪蓮.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J].甘肅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