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精細化管理 ? 少數民族大學生 ? 教育管理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如何做好普通高校少數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質量,成為了許多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精細化管理能夠從細節上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與管理效率,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生活上得到進一步幫助,學習上得到進一步提高,思想上得到進一步關懷。因此應該將精細化管理融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以此加快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健康發展。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基本特征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高校大學生中重要且特殊組成部分,由于風俗習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其在學校表現具有民族意識強、學習基礎較差的基本特征,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應該結合這些特征進行開展。
(一)思想上民族意識強,容易形成小團體
由于長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感染熏陶,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充滿著強烈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當他們進入到內地大學之后,由于其民族思想文化和生活習慣等方面跟漢族大學生的巨大差異,再加上外地求學時的同鄉同源性,因此他們的民族意識會變得較為強烈,對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問題較為敏感。此外由于語言上跟漢族大學生交流不便,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不適應宿舍生活和班級生活,喜歡聚集本民族學生,容易形成民族小團體。[1]
(二)學習上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漢語應用能力不強
根據資料顯示,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中最苦惱的問題就是學習壓力。由于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條件較為落后、教學方式較為傳統以及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其教育質量、教學水平也是不盡人意,使得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上課積極性等方面有著一定缺陷。此外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主要受到本民族語言的教學教育,對于漢語以及漢文化學習的接觸不深,造成了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不強,并且其英語基礎學習與計算機應用能力也相對較差。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現存問題
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不僅要結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更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教育管理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過度關愛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問題,因此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創新。
(一)教育管理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數量較少,大多數高校仍然采用以班級為管理單位進行綜合性教育管理模式,不注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學習基礎等方面個體差異,導致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針對性。其次從課程設置方面來將講,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以漢文化課程教育為主,缺乏少數民族文化課程。此外有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教育管理者為中心,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管理,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實行知識灌輸這樣的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忽視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內心的需求和想法,導致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實效性。
(二)過度關愛少數民族大學生
部分高校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時,過度關注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具體表現為:首先是經濟方面的扶持,通過采取優惠政策、獎學金以及助學金方面的傾斜,給予少數民族大學生經濟上的優厚關愛。其次是學業方面的放松,部分高校考慮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的情況,通過采取增加學分、降低畢業要求等方法,給予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上的溫暖關懷。但是過度的關愛有時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很有可能會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和進取性,致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缺乏努力的動力和欲望,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全面發展。[2]
三、精細化管理應用于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路徑
精細化管理能夠從細節上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與管理效率,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應該從教育管理理念精細化、教育管理方法精細化以及教育管理內容精細化三方面進行教育管理工作,以此有效應用精細化管理開展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教育管理理念精細化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中,從思想上樹立精細化、多元化的管理理念至關重要。首先要樹立公平平等的學習理念,不管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學習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如何,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都應該獲得學習教育的機會。對于班級上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拋開那些民族、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差異,樹立每一位大學生都享有接受教育學習權利的學習理念。其次要保持求同存異的尊重理念,由于生活習慣、文化傳統、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少數民族大學生多多少少會跟漢族大學生存在著差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離不開尊重個體差異與多樣性發展,需要保持求同存異、靈活多變、富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理念,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3]最后則是樹立精細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文化差異、歷史傳統、現實情形等因素的影響,在其行為習慣、文化交流、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著很多適應性問題,為了保障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應該樹立精細化管理的教育管理理念,將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各項事務具體化、明確化、精細化,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化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教育管理方法精細化
為打破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縛,實現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精細化管理,要對教育管理方法精細化。首先要探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機制,高校應當在新生入學之前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個人基本狀況,從學習成績情況、地域特征、就業規劃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培養方案以及關懷機制,最大化滿足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高其工作意識和專業能力。其次應該構建個性化就業創業指導與培訓機制,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長愛好、職業規劃等就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教育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了解并解決就業創業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從而在就業市場找準位置,實現順利就業創業。[4]然后要強化人性化經濟支持,對于家庭條件較差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高校應當積極完善補助資金體系,根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校表現以及同學評價,對那些表現突出且勤奮努力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給予資金獎勵與經濟扶持,最大化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最后要實施屬地化管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應當遵循屬地化原則,以各個學院為教育管理主體,學校各部門協調管理。這樣有利于針對性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個體出現的學習與生活問題,避免將個人問題擴大為民族問題。
(三)教育管理內容精細化
首先應當精細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高校輔導員要強化主動意識,積極學習和積累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識,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狀態,給予正確與有效的思想引導。其次應當精細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教育,近些年以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受到民族風俗、宗教信仰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承受巨大的就業壓力。所以應當精細化其就業創業教育內容,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特色和個人能力,進行就業創業指導教育,以此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最后是教學內容精細化,教育者在進行教學工作之前,應該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文化以及個人學習程度,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除了基礎教學之外,還應該對教學內容細化,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構建一個健康的課堂學習空間。[5]此外也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網絡信息技術,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積極融進校園、消除文化隔閡,從而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造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校園環境。
應用精細化管理開展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從細節上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與管理效率,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質量。因此應該將精細化管理積極應用于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從教育管理理念精細化、教育管理方法精細化以及教育管理內容精細化三方面進行教育管理工作,以此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多元化發展,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自信、自立、自強意識。
參考文獻:
[1]宋歌.對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03):160-161.
[2]澤仁卓瑪.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以四川大學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06):35-37.
[3]沈琳.高校教學管理精細化模式的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254-255.
[4]袁帥.精細化模式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17):161-162.
[5]譚亞楠.高校教學管理中精細化模式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05):15-17.
(作者簡介:孟凡婷,碩士,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