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學科,教材中涉及很多小實驗,充分發(fā)揮小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教師應該重視小實驗的運用,以便更好地導入新課、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復習效率、挖掘課外物理知識等,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教學策略;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66-01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很多學生覺得物理概念抽象,學習難度大,甚至有的學生潛意識里想放棄物理學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要求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各種物理小實驗中,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主動設計一些生活類的小實驗。這樣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靈活,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借助趣味性的小實驗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于借助小實驗導入新課,促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下冊第十六章“電磁感應發(fā)電機”的教學中,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認識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了解感應電流產(chǎn)生的條件,掌握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以及發(fā)電機的發(fā)電原理等。對學生來說,電磁感應比較抽象,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可借助微型電風扇設計小實驗,即可選出一位學生用手指捏緊微型電風扇插頭的兩個銅片,另一位學生旋轉(zhuǎn)電風扇的葉片,此時捏緊銅片的同學會感覺到渾身發(fā)麻,這是為什么呢?實驗中并沒有接通電源,電流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為了方便學生觀察,教師可在插頭處接一只發(fā)光二極管,重復上述實驗過程,效果會更加明顯。
小實驗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勾起他們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多樣化的小實驗,并注重這些實驗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以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八年級才開始接觸物理課程,雖然他們在小學學習過自然與科學課程,但是總體來說對物理知識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可借助小實驗來化解教學難點,尤其是一些比較難解釋的知識點,通過實驗更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壓強和浮力”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大氣壓強的相關(guān)知識,可組織學生進行吞蛋的實驗,即需要學生準備一個熟雞蛋、一個瓶口比雞蛋小的瓶子、火柴和紙片。先把熟雞蛋的殼剝掉,將點燃的小紙條扔進瓶中,火熄滅的同時把雞蛋放到瓶口,手移開后會發(fā)現(xiàn)雞蛋進入到瓶子里面了。雞蛋比瓶口大,是如何進去的呢?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速度不夠快,尤其是火熄滅后放雞蛋的速度慢了,會導致實驗失敗,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意識到是瓶內(nèi)大氣壓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這樣就能認識和了解實際生活中因大氣壓改變而產(chǎn)生的各種實際問題。
在講解重難點部分知識時,教師應該重視實驗的輔助作用,鼓勵學生觀察物理實驗現(xiàn)象,化抽象為具體,以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物理思維。
復習能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的不足,它是物理課程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小實驗的作用,幫助學生調(diào)整復習進度和計劃,解決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瓶頸。例如,在對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部分知識進行復習時,教師可借助叉魚實驗使學生回顧光的折射知識,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水中的魚兒看起來離捕魚者很近呢?當你趴在桌子上睡覺的時候,為什么同桌敲桌子的聲音會變得比平時寫作業(yè)的時候聽見的聲音更大?學生會認識到是因為聲音的傳播介質(zhì)不一樣。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遺忘某個知識點,但他們對小實驗的記憶卻比較深刻,因此回想實驗過程和結(jié)論,能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物理教學要求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解釋一些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局限于課本,而應借助小實驗不斷挖掘課外物理知識,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學生吃早飯時,發(fā)現(xiàn)剛煮熟的雞蛋剝殼麻煩,而放到?jīng)鲩_水中泡一下就容易多了;吃饅頭時,剛買的熱饅頭又大又柔軟,但是放一段時間后,就變得又小又堅硬,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這都與熱脹冷縮知識有關(guān),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這就需要學生善于觀察,并有一顆主動探究的心,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識。
綜上所述,通過設計物理小實驗,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擴大,對物理知識的認識也更加深刻。這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物理實驗操作技術(shù)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他們物理思維的形成,逐步提升了他們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鼓勵他們利用身邊的材料、生活中的實例等主動設計物理小實驗,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程導入、難點解釋、復習鞏固、知識拓展等環(huán)節(jié)融入小實驗,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仁友.發(fā)揮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04).
[2]江耀基.基于巧用小實驗突破初中物理教學重難點的教學實踐——以“光的直線傳播”為例[J].物理教師,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