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穩定可靠等特點與現代教學體系結合,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是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有益嘗試。通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完善教育資源共享通道、,形成教育教學的區塊鏈模式,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評價上改變傳統教學單一模式,實現課堂內外、線上線下的的多時空、多角度、多系統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區塊鏈 網絡教學 輔助系統 互聯網
區塊鏈被認為是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最重要的發明,區塊鏈技術已經應用到金融、保險、醫藥等很多領域。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穩定可靠、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特點,因此在教育資源傳輸和流動過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數據信息,確保源于資源的可靠性[1]。教育作為人類思想和行為的先導領域,已經關注到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和前景。
1 區塊鏈理論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
1.1學習經歷認證
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教育教學共享知識庫和學歷認證制度,采用開放和安全的方式,進行教育成果和活動記錄的共享數據的建立,這樣的數據庫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因為教育機構數據不通,而造成的學習信息查驗困難,以及學歷、成績造假等事件的發生,有利于學術研究和學習競爭和選拔過程的公開公正和公平。
1.2教學資源的儲備
通過互聯網將教學資源進行匯總、歸納和分類,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形成教學“區塊”,再通過網絡連接和傳輸“鏈”,傳遞給學習者,這樣的體系可以隨時隨地、自主性的接受和傳送,避免了交通、區域限制、單位個人之間繁瑣的溝通等問題,
1.3網絡教學資源分享與服務
當前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狀況非常突出,教育資源無法共享,實體教育資源分布成本高,效果差。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去中心化的資源共享平臺,可以高效傳輸教育教學資源,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可以接受到教學名家的網絡教學資源,對于教育公平化具有極大的意義。
2 網絡教學輔助區塊鏈系統的構想
2.1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區塊”
組建各類網絡教學資源庫,整合和完善有效的教學資源,建立分類平臺,將碎片化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體系;此外,針對各類型教學資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避免學生在混雜的知識片段中迷失方向,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價值。
2.1.1網絡教學平臺
運用互聯網建立網絡教學平臺,例如遼東學院正在使用的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通過高校教師對各門課程的歸納、組織、建設,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包括教學綱要、教學步驟、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完整的體現出課程的知識體系,并且學生可以通過搜索,找到相關或相似課程進行對照和深入學習,形成高效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對于學生知識拓展和深度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1.2各類教學資源庫
通過對知識的匯總、分類、遴選和編號等步驟,將網絡教學資源收集整理,形成各種教學數據庫,滿足學習者查詢和利用。教學資源可按學科進行整理,需要通過專業人員進行剔選,保證知識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最終上傳到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上。
2.1.3網絡教學服務平臺
針對海量網絡資源的梳理、處理和完善需要專門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根據知識整理和處理的難度和強度,學習者或獲取者應該支付一定數量的服務費用,這樣就需要建立交易平臺,設置專門服務人員進行服務咨詢和查詢工作,完成交易、結算等過程,并將每一筆交易記錄在區塊鏈系統的“賬本”中,以供查詢和使用。在教學中可廣泛應用,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購買或查看相關內容和資源,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
2.2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傳送“鏈”
采用傳送鏈的形式,將數據中心、分數據中心和各個數據平臺當中的知識資源通過網絡鏈條傳輸給用戶,運營方負責各個數據節點的管理和監督,保證數據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根據不同的角色進行權限分配,網絡課程、服務咨詢、視頻課件等制定不同的網絡接口,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2.3網絡教學資源“區塊鏈”
通過虛擬數字資源,形成一個供需雙方互動和交易的平臺,滿足“教”與“學”的要求。其中,在線課程的選擇、學習和咨詢等都在網絡空間完成,以數據貨幣完成交易,課程內容和教學服務均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進行,系統自動記錄每一次交易情況和學員學習情況,如學習時間、次數、學習內容傾向等,提供查詢和使用,為學習評價提供數據。
具體流程為:學習者注冊網絡平臺賬戶,系統運營方向學員發放通行證,學員可以在平臺空間所以瀏覽內容概要,需要購買部分資源材料時,根據服務端設置的購買價格和付款方式進行提交,如需要進行咨詢,可點擊服務提供者的在線服務進行咨詢,學員支付費用后,服務端將學習資料發送給學員;或學習過程完成后,通過網絡智能進行費用核算,再進行支付結算。
每一次學習學員可對網絡服務和資源進行評價,所有的信息將保存在服務平臺數據當中。
4.結語
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歸納匯總和分類,再通過網絡數據傳輸給使用者,建立教學資源有效共享的平臺。這樣的網絡教學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更多學習的樂趣;實現“因材施教”,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接受反饋,通過信息的記錄,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的方向,興趣點所在,為學生給提供精準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郭屹巖.以綠道網絡構建鄉村生態體驗體驗旅游區塊鏈系統[J].遼東學院學報,2019(3):34-41.
[2]李云凡,黃金杰,王睿東.試論構建一個基于區塊鏈的軍事職業教育在線課程教學服務交易平臺[J].軍事人才培養,2018(10):89-92.
項目: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鴨綠江濱水區雨水花園設計研究(2019117790051);遼東學院校級教改項目:觀賞園藝拓展課程群(201949)
作者簡介:郭屹巖,女(1973.12),遼寧丹東人,講師,碩士,專業方向:區域規劃與園林規劃設計,電子郵箱:ldxygyy@126.com,電話:15842520738,通訊地址:遼寧丹東市振興區振八街書香苑小區3號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