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進宏
摘 要:體育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文章從體育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的地位、作用和如何發揮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體育教學;個性發展;完善;心理素質;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65-01
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個性的,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人的成長與發展階段,個性在其中起到的是推動作用,而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體育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發揮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進行論述。
其一,增強學生體質 。體育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大腦供血狀況,不僅能增加大腦皮層的抑制性與興奮性,還能促使兩者不斷融合,進而起到提升神經系統功能靈活性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大腦平衡性。在體質增強的情況下,人體在運動中能快速地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提升大腦的綜合分析能力。經常進行一定量的體育鍛煉,身體機能將會有較大的提升,如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對身體循環系統進行改善、為肌肉輸送營養物質,等等。在體育運動中,體能消耗較大,因此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在提升人體各項機能的同時,還能促進各機能之間的平衡發展,增強體質。
其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體育運動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與體質同步發展,讓學生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與良好的情緒。經過觀察與研究發現,一直堅持體育鍛煉的學生,在注意力的轉移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在情緒低落時,能及時且有效地進行注意力的轉移,從而降低負面情緒帶來的不利影響。
其三,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體育教學在一定范圍內對學生的科學文化學習、思想品德塑造,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教學中包含豐富的人文素養內容,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思想道德水平與人文素養能得到有效提升。如球類、接力等比賽,需要學生相互配合、團結合作,因此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其一,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體育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需要教師尋求更廣闊的空間,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開展各種體育運動,做自己喜歡的游戲。此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并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形式較為豐富的游戲,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能為學生創設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相結合的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其二,能讓學生形成更加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最基本的想法和目的就是鍛煉身體。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的大腦細胞會興奮,從而在機體感受器的刺激下,產生主觀意識,這個過程就是心理效應實現的過程。當學生產生必要的心理效應后,在較長的時間內機體會感受到運動所產生的刺激性,進而會形成更加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
其三,能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體育運動大多需要合作,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不僅能提升交際能力,還能結識更多朋友,從而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在合作完成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生能懂得怎樣去尊重他人以及如何獲得他人的尊重。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而贏得比賽還會獲得成功感,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使個性得以展示、釋放和發展。
其一,靈活運用新大綱。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體育新大綱,依據新大綱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還要靈活選擇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教學中心和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
其二,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愉悅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將生活情境融入其中,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愛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尊重和愛護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促進個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挖掘學生個性發展潛力,推動學生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紅.體育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6(07).
[2]陳元懷.淺析體育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J].體育時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