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邦清 鎖錦 康瑤 王小薇 謝大蓮
【摘要】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發展,學習類 APP作為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移動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其優勢,為英語學習者,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們,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本文主要針對英語聽力和英語寫作兩類應用APP,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統計分析的方法,對大學生英語學習類 APP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大學生如何更有效使用英語學習類 APP,開發者如何完善以及開發更加具有利用價值的英語學習類 APP資源提出有益的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移動學習 大學生 英語APP 現狀 對策
一、理論概述
1.移動學習
在數字化時代這個催化劑下,移動學習必然而且已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象征。芬蘭的“Telenor WAP移動學習”項目報告中給出的移動學習定義是:由于人們地理空間流動性和彈性,學習需求的增加,使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學習便成為了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這一定義說明移動學習的出現適應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移動學習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在訪談中對移動學習的定義是: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可以帶著數字設備移動,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內容的數字工具。這一定義強調了移動學習使人們擺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Alexzander Dye在《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一文中指出:移動學習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學習。移動終端設備不僅能夠豐富地呈現學習內容,而且可以方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這一定義不僅強調了移動學習的靈活性和情境性,更突出了移動學習在輔助學習方面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者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自身需要的學習資源,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學習者是學習主體的觀點。實際上,現在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們也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但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實體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交給學生確實很難實現。所以,移動學習應運而生。建構主義強調,知識需要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以及其它學習工具) ,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語言類學習的意義建構需要經歷“積件式存儲”、“個性化改寫”和“創造性重構”三個重要階段。
二、大學生使用英語學習APP現狀調查結果
1.問卷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學生主體為綿陽師范學院大學生,調查有效問卷數量為990份,填寫者約68%是英語專業學生,約32%為非英語專業學生。
由數據分析得知,在APP的使用目的方面,將APP用于時事知曉的同學最多,占到74.1%;用于口語練習的同學最少,只有21%;80%同學用APP記單詞。在使用動機方面,55%的同學在選擇APP時,在專業提高與個人興趣兩方面會給予更多的考慮。
此次調查主要關注點在于APP對于大學生聽力與寫作兩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將這兩方面的問卷結果進一步整理如下:
在聽力方面,分別有84.62%和57.14%的同學認為使用《每日英語聽力》和《BBC》、《VOA》對于提高聽力有比較大的益處。對于寫作APP《批改網》,83.33%的問卷填寫者認為其有利于高頻短語的掌握,66.67%認為其對提升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有明顯幫助,58.33%的填寫者認為《批改網》有助于擴充未知詞匯。關于《扇貝》,近50%的同學認為其對聽力的幫助大。對于TED的使用,57.14%的填寫者認為其對聽力能力的培養效果最好。
2.學生訪談結果
綿陽師范學院上萬名學生中,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有近300名,訪談人數為100人。以下為受訪同學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1)大多數同學常用的聽力APP是每日英語聽力,基本不使用寫作類應用。他們大多選擇每日英語聽力是想要提高聽力水平,因為現在英語專業的同學主要面對的壓力就是專業四、八級考試。
(2)有同學常用的APP為扇貝,主要用于擴充詞匯量,但是由于每個人的自身學習狀況不同,所以有部分同學認為此軟件改進空間較大,比如記憶單詞的環節過于繁瑣,占用時間比較多。
(3)對于習慣使用APP是VOA的同學來說,他們想要在獲取國際時政熱點的同時,提升自身英語聽力及口語水平。有的使用者表示,VOA實際屬于應用文之新聞報道類文體,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所以不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4)使用《批改網》的同學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占采訪人數的76%,一般是老師的強制要求。他們大多認為提交給此APP作文實際為機器修改,不靈活。然而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批改網》也有其益處,因為在大學,學生將自己的作文交給老師修改很可能得不到及時的反饋。
3.教師訪談結果
考慮到研究的專業性,本次調查從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近30名英語老師中分別選擇了4位教學方向為聽力的老師,3位寫作老師和2名高級英語學科教學老師進行訪談。
(1)聽力老師的看法:她們認為提升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效投入時間的多少。聽力分為精聽與泛聽,各自的要求有所不同,要精心挑選適合的材料練習。在詞匯這一板塊,在聽力材料的語境下,理解性記憶單詞最有效。他們認為在使用聽力類APP軟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使用時間方面,時間太短易導致提升效果不明顯,太長會致使聽覺疲勞,效率低。二在使用方法上,建議學生將課堂上的聽力技巧熟練運用于課后提高訓練中,不僅可以鞏固課堂知識,還能將其內化改進,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
(2)寫作老師的看法:對于寫作來說,同學們基本都是大二的時候進行實際的寫作操練,其受到的主要阻力除了本身基本語法基礎知識的薄弱,缺少毅力與堅持外,還有APP操作系統的死板與僵化模式的原因,因此現在市面上的許多關于英語寫作的APP還有需要加強和改進之處。
(3)高級英語老師的看法:綜合了幾位高級英語教師的意見,他們都認為高級英語是綜合性的課程,而各類英語學習APP對大學生們學習這門課程起到的作用來說,主要還是在語法,詞匯,寫作及文化知識的積累等方面,而在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利用百度等與百科相關的應用可能效果更好。
三、大學生使用英語學習APP現狀分析結論
綜合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和實地訪談的結果,筆者對大學生利用英語學習APP學習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1.大學生使用英語學習類 APP的學習時間普遍較短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近61%的同學使用英語APP的時間每天少于半小時,只有15%的同學超過一小時,平均來看,大學生們每天使用APP學習英語的時間不到半小時。
2.英語學習者選擇APP時目的性較強
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是大學生們使用APP的直接目的,也是最大的內部動機。有超過半數的同學在選擇APP時是根據自身不足來選擇,大多是以彌補自身不足為目的,所以APP提供的學習資源能做到“簡潔,實用,可學習性強”很重要。
3.英語學習類移動APP在大學生中已經相當普及,英語學習類APP發展潛力巨大
與紙質書籍類的英語學習書相比,英語學習APP具有便于攜帶,操作十分簡單,內部資源更新快,且使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等優點。現在同學們利用手機軟件應用學習的時間有限且分散,APP有助于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四、英語學習類APP的不足分析
在對師生進行的訪談,問卷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之后,大學生們所使用的英語寫作和聽力類學習APP仍存在著以下不足:
1.缺乏反饋機制或反饋途徑單一
市面上所流通的大多數英語學習類APP缺少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反饋機制,而且用戶對該類APP的問題進行的反饋時基本只有后臺操作一種方式。
2.內容的時效性和專業性不強
現在數據更迭速度快,而我們所關注到的英語學習類APP,以每日英語聽力為例,雖然更新的總量較大,但內容更新不及時。再就專業性來說,APP的內容來源于各類報刊、雜志以及演講等,但對其內容的講解有時缺乏嚴謹性和權威性。
3.功能呆板與模式僵化,缺少人性化
在調查的各類APP中,開發的標準是根據開發者和投資者的喜好而定,所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功能固著、模塊設置的僵化和評價方式的單一。
4.宣傳與推廣方式單一,獲取資源渠道狹窄
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發現,目前市場上有太多關于英語學習的APP,而很多好的APP學生們根本都不知道,這都歸因于宣傳方式與推廣力度。
五、對英語學習APP優化及大學生更有效使用APP的建議
1.綜合問卷調查以及師生訪談得出的相關結論,針對英語學習APP優化的建議如下
(1)融入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和設計。英語學習旨在提高學習者的整個學科素養,且教學質量不可忽視,所以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的權威,其次要保證專業的、可靠的教學方案的設計,賦予APP更多的人性化。
(2)將學習內容與熱點潮流,個人興趣相結合。英語學習類 APP想要延長自己的使用壽命,就必須在學習內容上更加的符合學習者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時刻了解國內外的熱點話題,并從中發掘契合英語學習的內容,這些需要運營團隊不斷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更新,而不僅僅停留在版本的更新上。
(3)要加大推廣力度,運用多平臺宣傳渠道。首先,在應用商店及相關平臺進行推廣,如知乎、百度等,以增加APP曝光率;其次,借助社交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用戶集中平臺。
2.對大學生如何有效使用英語學習類 APP的建議如下
(1)善于篩選以及高效利用APP。許多同學手機里下載的應用有許多功能都是重復的,由于總是走馬觀花,缺少對APP的功能全面的了解,所以導致了使用混亂,不僅不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會增加手機運行的負擔。
(2)可以邀請老師適度參與到同學們的課外使用英語教育類APP活動中。如推薦優質的教育類 APP、布置基于APP開展的課外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學習任務、定期詢問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掌握學生們的課外學習英語情況,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3)學習者應該嚴于律已,提高自己的專注度。根據調查結果,由于依托移動設備,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學有時會忍不住去瀏覽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而無法專注進行學習。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豐富的信息內容和迅捷的信息傳播為英語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英語學習類APP作為大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工具之一,在當代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潛力還有待開發,英語學習類APP的研發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創新意識,更好地服務大眾。此外,信息素質是一種綜合的、在未來社會具有重要獨特作用的基本素質,也應是當代大學生素質結構的基本內容之一,大學生應當提高對APP等現代學習工具的應用能力,培養自身信息查尋、獲取的能力。總之,APP的使用效果必定離不開個人的專注與努力,能動學習與高效途徑的結合將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單頎,胡盈韻.移動學習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30(08):49-52.
[2]倪小鵬,張靜然.移動學習的發展和趨勢—訪移動學習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J].中國電化教育,2009(07):1-5.
[3]左有遊.移動學習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1.
[4]侯志鑫.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建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5]余勝泉.從知識傳遞到認知建構、再到情境認知—三代移動學習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7(06):7-18.
[6]王竹立.新建構主義: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J].遠程教育雜志,2011,29(02):11-18.
[7]葉蓉.移動學習在英語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10):88-91.
[8]錢麗霞孔丹瑤侯舒琪華鈺陽毛書磊.“指尖時代”大學生英語學習APP使用情況調查研究—以杭州高校為例[J].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2018,(08):210-214.
[9]史莎莎.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策略調研—基于英語學習APP[J]. Speed Reading,2019,(01):207-207.
注:本文系2018年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立項項目(編號:201810639049)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裴邦清,男,綿陽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及外語教學;鎖錦,四川彭州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本科生;
康瑤,四川萬源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本科生;王小薇,山西臨汾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本科生;謝大蓮,四川自貢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