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自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大數據”以來,當下“大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領域,在這個浪潮的洗禮下,會計行業也走上了財務變革之路—“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本文擬從財務數據共享的視角探討財務行業此次變革對會計專業傳統教學的影響。試圖重構新型的會計專業技能培養體系以符合市場的需求。
關鍵詞:財務共享;會計技能;教學改革
一、前言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該公司將其屬下公司共同的、簡單的、重復的、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都集中到該中心來操作,實施全集團的共享服務。在中國,最早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是中興通訊。該公司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350多人可以處理全球90多個國家核算業務,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資金業務,并且3天出具全球報表。隨著大數據的迅猛發展,財務共享作為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在越來越多的大中型集團公司和跨國公司中興起和推廣。
財政部2014年1月6日正式實施《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該規范中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提出: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允許不輸出紙質的資料。這項規定從國家政策層面為財務數據共享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財政部2015年4月發布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明確要求,“第三十四條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分布廣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行會計工作集中的企業以及企業分支機構,應當為外部會計監督機構及時查詢和調閱異地儲存的會計資料提供必要條件。”這項規定為我國企業探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此大環境下,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都停留在基礎的研究上。對于企業做出的財務改革,我國高校又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會計技能進而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本文主要從財務數據共享的視角探討企業財務改革對傳統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影響,并對高校培養更適合企業的財務人才提出教學改革思路。
二、財務共享對會計專業教學的影響
近年來,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型技術支撐下,各大企業對財務數據共享的探索和構建方興未艾,我國財務從手工記賬時代革命到電算化時代革命,財務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電算化時代革命到如今的財務共享時代革命,我國的財務行業又將面臨巨大變化,進而對會計專業教學產生巨大影響。
(1)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與高校對會計人才培養數量的此消彼長
基礎業務處理人數需求減少,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消息,2015年高校財經類畢業生專科67.46萬人數,本科63.38萬人數;2016年高校財經類畢業生專科69.38萬人數,本科67.46萬人數。
(2)財務人員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對傳統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沖擊
1.理論與實踐無法有機結合
傳統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理論為主,通常先進行會計理論教學,然后再進行會計實踐訓練。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由于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抽象性,加上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填鴨式”的教學常常使學生感到晦澀、難懂,逐漸產生厭煩情緒,最終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在進行實踐訓練時,難免又會忘記前面學過的理論知識,造成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于實踐操作中,影響了學習效果。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會計人員具備的知識比較綜合化、多元化。從而導致學校通過理論知識培養的人才與實踐中企業需要的人才不相融合。
2.實踐操作能力弱
財務會計實訓的資料不夠真實,與實際經濟業務相差較大,而且實踐訓練過于簡單,通常是一些常規性的業務,缺少難處理的業務。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都相對較弱,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
3.對學生的考評過于單一
現階段對學生學習考核依然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此種考核方式缺乏靈活性,考評內容不夠全面,考評結果不夠客觀,這不能更好地體現財務會計教學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會計教學改革的發展。
4.師資力量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中職學校擔負著為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使命,而完成這個使命就需要依靠高質量的會計師資隊伍,會計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還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實際能夠滿足真正意義上的會計教師條件的人員并不多,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掌握會計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經驗,所以教出的學生也同樣不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
5.培養方向比較單一,會計人員不能滿足多崗位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有調查顯示多數會計畢業生不僅從事會計工作,而且他們還從事統計.文秘以及其它工作,但是學校對這種市場需求變化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還局限在單一專業培養方向上。這些都是中職學校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它們對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企業財務共享對會計技能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的財務人員有五個層次,本人稱之為“五個七”。
四、高校開展會計技能改革思路
(1)結合企業要求,選擇與企業匹配的教材
結合企業財務共享對財務人員技能的培養要求。對高等學校的財會專業的相關教材進行適當修改,盡量選擇與企業要求的專業技能比較匹配的教材。
(2)會計技能培養專門化
培養財會專業人才主要從管理會計方向轉變,以財務職能、流程和系統改進為手段,通過建立集中而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的全面提升。財務流程重組和先進信息系統的引入為財務職能的轉變提供了契機和手段。財務職能轉變的結果是:工作效率的提升,運營和建設成本的降低,帶來顯著的增值效果。經過財務管理變革后,企業的財務部門不僅僅是會計處理和信息的報告者,而且是風險的控制者,更是業務的支持者。
(3)結合當代“大數據+教學”模式
利用大數據給我們目前教學帶來的優勢,從多元化角度收集相關資料。更加豐富多彩的進行教學。
(4)提升師資團隊水平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加強自身的學習,多多組織教師到外面企業去學習鍛煉。鼓勵教師多去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不斷學習,不斷錘煉,不斷深化,不斷升華。
作者簡介:丁小麗(1986)女,漢族,會計學專業,教師,單位: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