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教育中音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本文主要是對湘教版《高中音樂鑒賞》鑒賞能力的培養。因為高中生對音樂已經有了基礎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學生需要重點提升的是能力。新課程在改革后,對音樂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以后培養音樂人才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高中音樂課程不僅是書本上表面的意思,更關鍵的是要符合實際,運用于生活。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鑒賞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開設高中音樂課程之后,不僅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積累各方面素材,學生在這三年中開設的文化課比較多,又有高考的壓力,音樂可以大大緩解他們的壓力,對他們內心深處也是一種釋放,可以放松自己。音樂課程不在高考科目里邊,所以與其他科目的學習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即使不放在考查的科目里,但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還有氣質方面的提升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些需要滲入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樣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從興趣入手,開始培養。
一、音樂的概念
音樂是美好的,是人與自然溝通的一種方式,美妙的聲音讓人聽了陶醉在其中。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可以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學生所學的科目很多,需要開發他們的思維,更有利于他們思考。而音樂就有這樣的作用,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提升,智慧的開發和學生各自的修養及魅力人格提升有極大的幫助,音樂相當于另一種生活的方式,提升氣質,使人們樂在其中。
二、對音樂教材的認識
新課程的改革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大的提升,新課程的改革是否受學生的歡迎,這都是現在社會關注的熱點。但是,新教材中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教師和學生都有不適應的時期,所以需要一個磨煉的過程。與過去的教材相比較,新教材對教師的知識儲量,教學能力都有很大的考驗,教師需要知道廣泛的信息還需要熟悉新教材,重新定位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去探索和鉆研新課程的大綱、內容等,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發揮新教材的最大作用。學生鑒賞能力提升的前提必須是教師的指導要透徹,教師指導的方向要明確,這樣學生才能更順利的運用在生活實際當中。只有當學生真正的掌握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才能用心去體驗音樂的美,所以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高中階段是重點,也就是本文將會說到的鑒賞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的文化素養,從生活上來說,音樂用音符給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當他們感覺學習生活枯燥乏味時,聽聽音樂,就可以在音樂的帶動下引起共鳴,大腦可以發揮想象,隨著音符的跳動活躍度增高,開放學生思想,創新學生思維。音樂是一種藝術,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曲者在作曲時把他們自己心得體會,情感都加在音樂中,感染學生,讓學生聆聽,使得他們會聽,喜歡聽,聽得懂,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及情感體驗。學習上,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學習負擔,開闊思維,這也是學習之外另一種放松心情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心情愉快。因此,高中階段,培養好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習質量也自然就提升了。
四、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
(一)培養興趣
接下來就要說怎么能讓學生對音樂有興趣,想要知道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就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調查。調查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學生喜歡的音樂是比較流行的音樂和通俗類的音樂。但他們并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意義,例如當他們聽到一首歌曲時,并不知道歌曲的作者和歌曲的名字,雖然他們很熟悉,但是當歌曲剛開始時,他們很可能是不知道的,只有到音樂的高潮時,才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然而這類型的音樂,對學生來說有獨特的魅力,所以,對于教師在音樂教學上會有很大的幫助,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上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一起陪學生欣賞,以教學的模式學習,最后再回到課本上的知識點,穿插學習,讓學生感受區別,體會音樂的美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二)音樂聯系生活
高中學生聽音樂有一定的自主性,他們會結合自己的心情選擇適合自己聽的音樂,有很多音樂家的創作就是來源于生活中的靈感,在平時聽音樂時會對其中熟悉的歌詞有感覺,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學生們喜歡聽的音樂大多都是通俗易懂的。因此,教師需要把音樂結合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平時在學校的廣播上播放校園歌曲等,要啟發學生去思考,欣賞不同的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這樣不斷的引導學生可以提升他們對生活中音樂的感受能力,對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感覺和判斷,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除了以上方面要做好銜接,教師同時也要改變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方式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興趣,很難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可以從環境方面改變。上課時給學生制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因為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其他學科的上課模式使他們覺得很壓抑,這時他們需要放松心情,緊張的神經也需要休息,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學生就會喜歡上音樂課程,上課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可以順利的達到。其次,音樂并不能看見或能摸到,需要學生大膽的去想象,音樂是比較抽象的,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它的節奏、音程等都得去慢慢體會,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征、年齡特點等,內容要豐富多彩,多元化。把不同的音樂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學習,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更有利于教學課程的進度,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然后教師再去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內容,情感,含義及要素等等,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具體一點,教師教學生音樂知識的時候,要對歌譜,音樂中的元素,結構進行解析,幫助學生更貼切的感受音樂的情感、內容,更直觀的了解音樂,做好之后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會有大的提高。
五、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從興趣開始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之后,教學質量是事半功倍的,為之后的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一切要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主體,滲入學生的平時生活中,感染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需要挑戰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不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還要去探索發現學生生活中有關音樂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示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就會積極的配合教師,使得課堂內容豐富多彩,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林和平.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學習(中)[J].2013(6):164.
[2]佟鳳丹.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J].祖國,2016(15).
作者簡介:漆佩玉(1990—),女,滿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