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瑋嘉
摘要:互聯網金融正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滲透至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對正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進行了多思維角度的討論與分析。總體來看,互聯網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風險等特點,可以簡化交易手續、充實物質生活、加快生活節奏,其背后也隱含著在用戶生活、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等多個層面上的風險與隱患,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監管策略,以供相關監管部門參考。
關鍵詞:金融創新 發展現狀 風險分析 金融監管
引言: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相碰撞而導致了新型金融形態的出現,可能是未來中國金融所要面對的事實。互聯網金融因其多元化、綜合化、個性化、平臺化、專業化和生態化等特點,成為新經濟時代的熱點話題,也必將會成為研究者進行研究活動的新課題。縱觀科技發展,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發展的必要產物,自2012年互聯網金融概念提出至今,互聯網金融正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高速發展,其新的金融模式與運行結構均大大提高了金融運行效率,其簡約便捷的特點使其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如今,各大金融公司的參與為增強其生命力做出巨大的貢獻,微信、支付寶等交易軟件已逐漸普及百姓之手,網上金融辦理業務也逐漸成為進行交易活動的新形式。但其內容結構、運營方式、商業特點、風險隱患、監管標準等仍需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一個新興的商業領域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現如今,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產物,其自身的特點也受到廣泛關注。
1.低成本
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各種線下金融,它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交易活動的新興金融模式。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線上交易模式的出現與普及并未耗費過多資金,而是借用了互聯網技術將其迅速傳播至用戶端。反觀線下金融,例如傳統的商業銀行,需要公司投入較高額的股份與金額,具有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并仍需通過繁瑣的審批手續方可進行創辦。
2.高效率
互聯網金融簡化了諸多繁瑣復雜的辦理手續,縮短了原本需要排隊等待柜臺辦理的時間。互聯網金融通過其高效的特點,打破了傳統金融模式中僅有銀行才可吸收存款的界限,提高了人們的辦事效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線上交易活動所需時間逐漸減少,同時線上活動成指數性增長,由此,互聯網金融滿足了以短時間換取多目的的社會需求。
3.高風險
互聯網金融具有高風險的特點,這也是其最具有爭議性的地方。互聯網金融存在較高的風險主要是由于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和信用體系尚未健全,且其成本低的特點易引發惡意騙款、攜款潛逃等惡性事件的發生,而較低的準入門檻以及匱乏的監察管理也引發了諸多不法分子進行非法集資與非法詐騙的活動。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自提出互聯網金融概念起,互聯網金融便在飛速發展且逐步向移動領域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如今互聯網金融已逐步滲透至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涵蓋了人們的出行、吃住、娛樂、購物等消費活動。互聯網金融的規模也已從2013年的1853億元增長至2015年底的6207億元。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直接亦間接地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信在未來的若干年中,互聯網金融將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出現至人們的視野中。而為了使互聯網金融更具有穩健性地進行發展,我們仍需要對其中隱含的風險展開分析,并為監管部門提出相關的監管策略。
二、互聯網金融隱含風險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在用戶生活層面的風險分析
由于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開展的金融服務,據金融業務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作為平臺被引用進交易活動中,為交易的雙方提供金融服務,其準入門檻低的特點導致了詐騙、非法集資、騙款等諸多不法活動,使得人們的線上金融安全無法得到良好的保障,資金與隱私安全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在互聯網的虛擬背景下,交易的雙方無法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購買者無法確定商品質量好壞、交易者無法確定對方的交易目的等問題將會給人們的生活以及資金安全帶來極大的風險,資金的無故流失、交易活動的自動進行、不法交易活動暗自進行等現象的發生也揭開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事物所隱藏的弊端。因此,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隱患很可能造成用戶的交易無法正常進行,甚至會導致超出預期的風險損失。
(二)互聯網金融在產業結構層面的風險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打破了銀行的壟斷,其透明公正的交易模式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進行線上金融交易活動,也勢必對產業結構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全部都在線上進行的金融業務流程,是對傳統金融所進行的全過程取代。P2P網絡信貸與眾籌融資的出現打破了原本固有的產業結構,將更多的產業搬至線上進行發展,這對眾多以線下為基點的企業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互聯網弊端的暴露與顯現,產業結構的穩定遭到動搖,網絡信用風險問題與道德風險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也為許多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近幾年,基于擔保或剛性兌付的P2P借貸平臺模式,也被發現了譬如卷款潛逃、擔保公司破產等種種問題,其余眾多股權眾籌企業也相繼出現項目良莠不齊與披露信息不實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對產業結構所造成的風險影響也在日益顯現。
(三)互聯網金融在經濟結構層面的風險分析
互聯網金融無疑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優化了金融市場,其方便快捷的交易手續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進行線上交易,也使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著手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產業,但這也促使許多不法分子借互聯網這張虛擬的大網進行非法交易活動,對經濟結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互聯網金融的信息不對稱功能會導致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不健康的經濟結構勢必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資金交易雙方的利益與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會導致資金流通數目的減少以及消費產業用戶的數目下降,從而為經濟結構帶來風險隱患。在金融風險面前,不僅消費者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投資者也會因此受到損失,過量的融資需求往往造成了高風險的杠桿比率,而這種違背了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的行為將投資者暴露于極高的風險環境中,極可能使投資者蒙受損失,這也是在經濟結構層面上所導致的一定的風險隱患。
三、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互聯網金融為人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危險隱患,這便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認真負責地履行職責,做好監督管理的工作。同時,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新也為世界不斷增添新的色彩,因此,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互聯網金融企業從事銀行業務,若突破銀行業的規則,逾越其規則去與其競爭,將對穩定的金融帶來可怕的沖擊。與傳統的線下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更易受到病毒侵害、黑客攻擊、信息內容被篡改或奪取的問題,此時便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加大檢察管理的力度,對從事不法活動以及即將從事不法活動的人群進行及時有效的打壓與處置。市場相關部門的監管監督將會減少欺詐、誘騙等不良現象發生的概率,及時有效地處理從事詐騙活動的不法分子會給營造健康的互聯網金融帶來積極影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經濟風險和資金安全情況,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首要關注點,其關系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監管部門應對其進行著重處理,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并嚴格按照所制定的法律政策進行實施,從而保證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監管部門還應當幫助互聯網金融明確其自身的精準“定位”,允許企業從事各種合法合規的金融服務行業,而制止企業逾越經營的界限和觸碰法律的底線,由此,使非法集資以及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等非法活動受到嚴格的限制。利用監管部門這雙無形的手去改善經濟及產業結構,可以減少互聯網金融為人們帶來的種種風險隱患,使互聯網金融在當代科技時代的背景下不斷發揮其優勢作用,使其為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結語: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多個層面的風險性,監管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加以監管,使互聯網金融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不斷發揮積極作用,相信在未來的若干年中,互聯網金融將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出現至人們的視野中。